香港作聯國慶中秋晚宴 文壇齊聚共賀雙節

傅曉

九月二十六日香港作家聯會舉辦慶祝國慶七十六周年暨中秋節聯歡晚宴,作聯會員、知名作家及文化人歡聚一堂,共賀雙節。圖為作聯嘉賓及理監事大合照。(蕭文禧攝)

香港作家聯會二○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舉辦慶祝國慶七十六周年暨中秋節聯歡晚宴,作聯會員、知名作家及文化人歡聚一堂,共賀雙節。晚宴邀請香港資深音樂人、兒歌之父韋然先生和其夫人資深教育學者黃彩屏博士,就「抗日戰爭的歷史旋律淺談」主題為大家分享 。

晚宴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先生在致辭中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輝煌成就,他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國家的強大為包括香港在內的每一位炎黃子孫提供了最堅實的後盾和最廣闊的舞台。

香港作家聯會潘耀明會長晚宴上致辭。(蕭文禧攝)

今年亦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八十多年前,當國家面臨存亡絕續的危急關頭,無數中華兒女,包括許許多多有骨氣、有擔當的文人作家,毅然投身於那場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之中。他們以筆為槍,用滿腔熱血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篇章,在文化的戰場上吶喊呼號,激勵士氣,揭露黑暗,凝聚起了救亡圖存的強大精神力量。潘耀明表示:「這段艱苦卓絕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一座悲壯而輝煌的豐碑,它深刻啟示我們:國家弱亂則人民遭殃,民族團結、自強不息方是立足之本。我們紀念抗戰勝利,就是要緬懷先烈,珍愛和平,更要以史為鑑,從那段不屈不撓的奮鬥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令人驕傲的是,在抗日戰爭的苦難年代,中國出了不少偉大音樂家,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他們為我們寫下了一首又一首振奮人心、鼓舞大家抵抗敵人的好作品。今次晚宴活動,作聯特別邀請韋然、黃彩屏伉儷分享當年抗日的歌曲和歷史旋律的故事,並請來聲樂老師黃海霞,為大家現場唱出部份歌曲。

晚宴邀請香港資深音樂人韋然先生和其夫人黃彩屏博士,就「抗日戰爭的歷史旋律淺談」主題為大家分享 ,並請來聲樂老師黃海霞,為大家現場唱出部份歌曲。左起為周蜜蜜(主持)、韋然、黃彩屏、黃海霞。(蕭文禧攝)

講座由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周蜜蜜主持,她也回憶父親周鋼鳴當年創作了一首鼓勵一代青年人的抗戰歌曲《救亡進行曲》,然後請孫慎為他作曲。

韋然表示,中國抗日期間是中國人唱歌、創作最多的十幾年。那一個期間,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唱歌,上至白髮公公婆婆、下至三、五歲的小小孩,在炮火聲中,熱血的中國人都扯開嗓子高聲的唱「保衛家國,奮勇向前」。同時間還有不少無名的民間音樂人,以童謠、民歌鼓舞大家保家衛國護中華。他表示,當時也有很多粵語的抗日歌,比如《雞公仔》,歌詞寫到:「雞公仔,尾彎彎。日本矮仔真野蠻,派齊飛機掟炸彈,想來炸爛我河山。」他又提到傳統童謠《月光光》也有一個抗日版本,並現場和黃彩屏、黃海霞演唱這幾首歌曲。他又指出,很多人認為任光創作的《彩雲追月》也是抗日歌曲,這是個誤解,這首歌在抗日前就已經創作。

他表示,歌曲傳千里,這些歌曲將抗日精神帶到各地,讓大家一起抗日。他又提到,陳歌辛先生的《恭喜恭喜》也是慶祝抗日戰爭勝利而作,希望大家聽到這首歌,不要忘記過去的不易。黃彩屏表示,文學作品的使命,是希望用創作者的心情、情感和想守護的精神,表達出來,傳承下去。

晚宴上一眾作聯理監事祝酒。(蕭文禧攝)

適逢新中國成立七十六周年華誕,又值象徵團圓美滿的中秋佳節,文藝界朋友齊聚一堂意義非凡,與會者暢談文學創作心得,交流對當前文化發展的看法。潘耀明會長表示,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擁有獨特的文化底蘊和開放包容的都市氣質,香港的文學工作者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文學隊伍中一支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的重要力量。香港作家聯會一定可以扮演文學的橋樑的角色,增進香港與內地以及海外的文化交流,為增強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而貢獻。

傅曉簡介:香港作家聯會理事、字遊網執行編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