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名譽會長江揚為香港代表參加「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

2025年9月23日,粵港澳大灣區文學高品質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以「新時代文學的新大眾表達」主題,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

作為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的重磅活動,論壇邀請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邱華棟,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中國作協副主席、花城文學院聯席院長麥家,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副監事長江揚等文壇名家,共同探索在數字時代與社會轉型背景下,文學如何突破傳統傳播邊界,以更為鮮活的形式融入大眾生活。

以下為江揚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來賓、朋友們:

大家好!

很榮幸再次作為香港代表來參加「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的活動,共同探討一個充滿活力與變革的主題——新時代文藝的新大眾表達。

什麼是「新時代文藝的新大眾表達」?

我認為,它是相對於過去文藝的傳播常囿於劇場的圍牆或者書本的頁碼,創作者與受眾之間隔著「專業」的門檻。而今天,數字平台打破了這層邊界,讓平凡生活的痛感與力量,抵達百萬心靈。文藝不再是「少數人的創作」,而是「所有人的表達載體」。

當手機螢幕成為新的「藝術展台」,當普通人的生活片段能成為千萬人共情的文藝作品,我們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文藝變革——數位浪潮奔湧和社會加速轉型,傳統文藝曾經面臨的「傳播邊界」、「受眾距離」等問題,正被「新大眾表達」來重新定義。今天,我們探討這一主題,本質上是追問:文藝如何真正「回到大眾中去」,既保有精神厚度,又充滿生活溫度?

讓目光聚焦於香港這座獨特的城市。香港文學,以其融會中西、貫通古今的獨特氣質,在中華文化的宏大殿堂中始終佔據著特殊的一席之地。在數字時代與社會轉型的雙重背景下,香港文學如何找到自身的新大眾表達,不僅是我們香港文藝工作者面臨的課題,更是對整個中華文化創新發展的有益探索。

首先,香港文學的新大眾表達,應根植於其獨特的「雙語境」甚至「多語境」生態,並以此轉化為跨文化傳播的橋樑。香港中英並用,多元文化交匯。新時代的表達,不再是簡單的翻譯或轉譯,而是深度利用數位媒介,將這種語言和文化的雜糅性轉化為創作優勢。以一種新穎、國際化的語態,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中的「香港篇章」。

其次,新大眾表達意味著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突破地理空間的限制,構建虛擬與現實的「重疊都市」。 香港地狹人稠,但數字空間無限。文學創作可以讓讀者「行走」於文學構建的世界之中。這種表達,將文學的靜態閱讀轉化為動態的、可探索的沉浸式體驗,來拓展文學的感知維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香港文學的新大眾表達,必須堅守人文精神的內核,在商業浪潮與流量邏輯中保持清醒。香港是商業都市,但文學不能完全被市場綁架。無論是表達都市人的生存焦慮、身份探尋,還是記錄社會變遷中的個體命運,抑或是挖掘歷史塵埃中的珍貴記憶,香港文學最打動人的,始終是那份對「人」的深切關懷和對「城」的複雜情感。

應該說,新時代為香港文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它不必再困於「雅俗」或「中西」的二元爭論,而是可以大膽地擁抱新科技,深入大眾,在融合與創新中開闢全新的表達疆域。讓我們期待香港文學,能以它一貫的靈活、開放與韌性,打造出既具本土特色、又具時代氣息,既能深入本地社群、又能連接整個世界的新大眾表達範式,為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注入新的、充滿活力的「香港動能」!

祝大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上一篇

《香港作家》網絡版第三十五期(2025年10月號)徵稿

下一篇

作聯76周年國慶暨中秋節聯歡(9月26日晚)精華視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