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電影的Passy

黃秀蓮

阿倫狄龍、馬蘭白蘭度、尚保羅貝蒙多、李奧安多……都曾經在Passy煥發熠熠星光,《盜夢空間》甚至運用鏡子多重影像把站下木橋反覆演繹。巴黎,何處無景?何以Passy屢獲青睞?

Passy是巴黎十六區一處地方,屢獲導演青睞,其地鐵站極其細小。

多年前隨著渝芳的腳步,依著緣份的軌跡,參加女友會聚會,那是詠芳的家,恰恰就在巴黎地鐵六號線Passy站腳下,於是我也走進導演、攝影師和美術指導都鍾愛的景觀裏。

飛機沖天,地鐵遁地,可是地鐵六號線快到Passy之時,車廂驀然鑽出地面,凌空於高架橋上,但見窗外街道縱橫,屋舍儼然,綠樹如列,習慣了在黑暗地道裏聽車聲隆隆,忽然居高賞覽,只覺那刻自己變成小鳥,翩翩低飛在古典浪漫的城市,欣喜不已。然而地鐵興建此站時基於什麼理由要反常地把站高舉於半天呢?

兩個疑問都饒有趣味,我這遠來的客人以陌生的眼神、從容的腳步,去尋找箇中原因。

到站下車,Passy站極其細小,約三層樓高,鐵製的支架把站撐起,列車則在鐵橋上往來,每隔幾分鐘就在一些住戶的窗前掠過。

地鐵凌空,在人家窗前掠過。

閘口狹窄,自動電梯登到閘外,落樓梯得徒步,梯級修長,引領乘客上落。人流稀疏,樹影斑駁,階梯幽靜,層次深邃,文藝片主角梯間邂逅倍感浪漫,動作片警匪梯間追逐更增動感。長梯,起伏變化,起落參差,富於影像效果。

地鐵凌空,在人家窗前掠過。

地方淺窄,沒有人潮擠擁,場面容易受控,拍攝過程當會減省許多麻煩。

我步下石階,走近古宅,頭頂正是鐵橋底部,法國工程師愛美,任何細節例必講究,故而樑柱線條精雕細琢,間距比例優美,吊燈風格一致,橋下美感流溢。一隅之地,融合了古典與現代元素,濃縮了法式美學,在大銀幕上自是風情無限。

樑柱吊燈,美感流溢。

往前多走幾步,噢,眼前一亮,我驚喜得呼叫:「鐵塔!」但見綠樹掩映下鐵塔尖頂出現於白雲間。

綠樹掩映,鐵塔乍現。

鐵塔這巴黎地標,雖曾多次觀賞,但地點跟今次不同,趨前再看,跑過小馬路,登上木橋,橋下是塞納河粼粼柔波。踏足木橋,頭頂偶爾傳來地鐵車聲,而鐵塔全貌漸漸呈現眼前。鐵塔立在巴黎西邊,並非處處望見,莫說毫無遮擋把這龐然建築盡覽無遺了。過橋之後直走,迎我的是一道長廊,一路都見鐵塔雄峙,可見鐵塔跨度之廣。鐵塔,巍峨修偉,拔地而起,一柱擎天,這角度兼得河景,氣勢之壯鋼鐵之堅給瀲灧水光墊著,剛柔相遇,互相輝映,更襯托出鐵塔氣象萬千豪氣干雲。

瀲灧水光,鐵塔氣象萬千。

長廊對面有地方供遊人拍照,嗯,先前兩個疑問,塞納河的濤聲已回答了。從Passy站到此,從木橋到長廊,筆直一條路,處處都可以取得鐵塔全景,竟有那麼理想的據點讓攝影機立足。其間路程不過幾分鐘,節省時間人力物力,鏡頭已攝得取得無限風光,巴黎勝景漾漾然融入大銀幕了。從地鐵站到河邊,地理上是由高往低,視覺上由窄入寬,景觀由狹窄而開揚,人流由零星而不少,畫面倏忽變化,橋段由是而生。呀,Passy臨塞納河且近鐵塔,先天擁有優勢,更何況建築師苦心打造周圍環境哩。如此獨特景致,簡直坐享其成,難怪一眾導演格外傾心再三獵取了。一梯、雙橋、一廊、一河、一塔,匯聚Passy,成就了電影裏的巴黎光影。

至於地鐵站建造在坡上,路軌高懸,完全是一番美意,有心讓乘客凌空又近距離欣賞──欣賞巴黎這一道風景線。

走回頭路時方有心情留心地名,原來那長廊在二○二一年命名為尚保羅貝蒙多長廊(Promenade Jean-Paul Belmondo),綠框藍底白字標示其姓名及生卒年份,從命名反映出政府對電影業的重視,對一代電影巨星的敬意。長廊上,單車往來,穿插在人行道上,人車爭路,不無險象,唯有步步為營,不敢只貪看塔影。

長廊命名為尚保羅貝蒙多長廊,以兹紀念。

塞納河全長七百八十公里,是法國第二大河,流經巴黎市中心,人工堤壩石頭砌成,導引河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九九一年列河堤及塞納河道兩岸為文化遺產。河上有多座橋梁,踏過的木橋是其中之一,名Pont de Bir-Hakeim,橋身古樸秀美,留下途人的跫音。

Pont de Bir-Hakeim,與鐵橋平行,二橋並排跨過塞納河。

木橋在鐵橋之下,雙橋一上一下橫跨塞納河。鐵橋剛直,路軌懸空,列車全日行駛,奔突衝來,其聲鏗鏗,響起金屬的節奏。塞納河流域平坦,坡降僅二十四米,水流緩慢穩定,利於舟楫,其水悠悠,其聲潺潺,天籟清悅。地鐵轟轟,河水湲湲,足音輕輕,在Passy垂直相逢,聲動影移,是法國另類歌謠。

庭院之内,滿桌中菜,揚起廣東話。

Passy不只走進電影,也走進女友會的回憶裏。所謂女友會,成員多來自香港,各有前因,總之扎根巴黎。鴻飛海外,鄉心怎寄?Passy站下那古宅,主人體貼,慇懃喜客,高朋滿座,笑語四溢,每次聚會都在廣東話與中菜之間盡興。我徘徊Passy,且行且珍惜,享受當下盛情,遙想星光燦爛。

(圖片由作者提供)

黃秀蓮簡介:廣東開平人,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中文系畢業,從事散文寫作,獲中文文學獎及雙年獎散文組獎項,並任中文大學圖書館「九十風華帝女花──任白珍藏展」策展人。著有散文集《灑淚暗牽袍》、《歲月如煙》、《此生或不虛度》、《風雨蕭瑟上學路》、《翠篷紅衫人力車》、《生時不負樹中盟》、《玉墜》、《揚眉策馬》八本,數篇散文獲選入中學教科書教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