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梁山伯自白書〉的「顛覆性」書寫探微

淵懿

序言

李碧華,原名李白,祖籍廣東台山,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真光中學。從事過小學教師、記者、專欄作家、影視編劇及舞劇策劃等工作。其作品擅寫奇情畸戀、淒豔悲涼的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文筆流暢辛辣,觀點獨具一格。代表作有《霸王別姬》、《青蛇》、《秦俑》、《胭脂扣》、《生死橋》、《餃子》、《誘僧》等。

王德威對李碧華作品的評價是:「李碧華的文字單薄,原無足觀。但她的想像穿梭於古今生死之間,探勘情慾輪迴,冤孽消長,每每有扣人心弦之處。而她故事今判的筆法,也間接拖出香江風月的現貌。」劉登翰則認為:「她的寫作有著引人深思的『邊緣性』,既不在純文學的中心苦思,又不在消費文化陣營盤桓過久,嘗試走一條『中庸之道』——其作品既不嚴肅到無人問津,又不俗到『走火入魔』,而是烙二者於一爐。不走極端,好處是相容並蓄,探眾家之長,雅俗共賞,但往往不容易把握,難以界定。」本文,擬從李碧華短篇小說集《糾纏》中的一個短篇——〈梁山伯自白書〉,以細讀文本為基礎,參閱相關論文和資料,以「李碧華〈梁山伯自白書〉的『顛覆性』書寫」為主軸,試圖對李碧華的文學創作特質窺視一二。

李碧華《糾纏》書影

正文

〈梁山伯自白書〉以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的《梁祝》為底本,經過作者的巧妙改寫,極力放大梁山伯的內心投射,最後徹底顛覆和消解梁山伯與祝英台雙雙化蝶、遠離塵世的淒美愛情神話。這種借鑒中國文學經典為底本,繼而進行天馬行空、荒誕詭異的改寫,最後徹底顛覆其原有作品的價值判斷與人物在讀者心中所建構的既定形象的創作手法,在李碧華創作的《胭脂扣》、《青蛇》、《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等多部作品中屢見不鮮。

一、男女主角的顛覆

細讀文本不難發現,李碧華的筆下將上千年來《梁祝》所塑造的純情傻癡的梁山伯和聰慧好學的祝英台形象徹底顛覆。

「其實我一早便知道她是女兒身。」

「他家境富裕,我一過去,錦衣玉食,寶馬雕車……」

「梁兄,我遊戲玩過,書也讀過,又見識了那麼多男子,只覺有點怠倦,乘此機會也擇木而棲。」

對於深植於經典所塑造的淒美愛情故事的讀者,乍一看如此離經叛道的文字或許會難以接受。然而,若能放下對經典改寫的抵觸,反觀當下一地雞毛的庸常生活,或許會一點點掙脫經典的桎梏,認同如此顛覆後的敘述,反而更加貼近世俗社會的真實和殘酷的面向。

不可否認的是,《梁祝》本就是虛構的文學作品,從虛構而來的〈梁山伯自白書〉更是「虛構之虛構」。可是從現實層面剖析,李碧華顛覆傳統愛情經典神話並非奇思妙想,穿越古今的文字遊戲。其真正的價值所在,便是徹底戳穿了上千年來所歌頌的虛偽和假崇高的泡沫,將不食人間煙火的「癡情書生」拉下神壇。作者以文字為利刃,毫無顧忌地撕開所謂的神秘面紗,呈現給讀者的,不再是一個完美無缺悲劇純情的化身,而是一個懦弱、自私、虛偽的真實的生命個體,他回歸了人間的煙火的現實,充滿揭示了人性的弱點。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這句話,或許正是那些被顛覆經典的文字深深戳中的讀者,尋求心靈救贖的最佳註解。

二、忠貞愛情神話的顛覆

原著中,一身素裝的祝英台在晴天霹靂、墳墓炸裂的瞬間,縱身躍入墓穴與梁山伯殉情化蝶的一幕,千百年來感天動地。這種唯美徹骨、忠貞不渝、超越生死的愛情經典畫面,徹底固化在讀者頭腦中,這既是梁祝忠貞愛情永存的美好寄喻,當然也是為爭取自由,對封建傳統的反抗。然而,在李碧華的筆下,這美好,這純粹都被徹頭徹尾的顛覆成自私貪婪的世俗女子的自作多情和多此一舉。

「英台,你曾送我玉蝴蝶。」

「她施施然地走過去,拉開酸枝抽屜。原來一抽屜都是玉蝴蝶。」

「天啊!一抽屜都是!也許每一個書友,連那個比她矮的辛瑪祥,林嘉升都有。也許連周先生都有。──這騷貨,要不她還沒讀滿三年,怎能提早領得畢業文憑?」

震驚之餘,合上文本靜思,卻不覺得這般對浪漫永恆愛情神話的顛覆和解構有不妥和滑稽可笑之處。作者正是要讓這人世間本不存在的愛情,完全回歸到人性的本源。原著中用生命換取自由的抗爭,被一抽屜的玉蝴蝶擊得粉碎;純真美好的愛情,被世俗的情感遊戲所取代。《梁祝》所構築的愛情至真致幻、至死不渝,卻只能委身於文本之中,一旦跌入人間的無奈生活便會四分五裂,魂飛魄散,化為瑣碎和庸常。同為虛構,也許李碧華的版本,或許比煙火人間的現實更加真實。

三、儒家道統的顛覆

「梁兄,我遊戲玩過,書也讀過,又見識了那麼多男子,只覺有點倦怠,乘此機會也擇木而棲。」

甚麼三從四德、三綱五常,這些儒家倫理的封建禮教,在〈梁山伯自白書〉的顛覆性書寫中徹底土崩瓦解,煙消雲散。

「孔子教我們:『唯酒無量不及亂。』但在這節骨眼,誰有工夫聽他?我過去伸手扶著英台,一壁攙一壁走

「唯酒無量不及亂」出自孔子的《論語·鄉黨》,原本意思是提醒讀書人飲酒要有節制,行為要符合儒家的禮儀規範,可是作者卻把梁山伯這個原本老實本分,以儒家道統規範自己行為的讀書人徹底顛覆為一個毫無節制的好色之徒,所謂儒家道統的遮羞布也被完全撕得粉碎。

四、敘述視角的顛覆

《梁祝》自從誕生起,便以祝英台的觀察視角和精神取向為依歸。李碧華卻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以梁山伯的「自白」構建敘事的核心。這種天馬行空對原本經典民間傳統故事的顛覆性書寫,不僅走出了男權主宰的傳統敘述模式,更跳出了男女對抗的五四敘述模式,完成了對男權傳統敘事的批判和傳統價值中「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雙重顛覆,從而產生了一種特有的荒誕卻真實的黑色喜劇效果。讀者在荒謬的怪誕的敘述中笑著笑著便會不自間雙眸潮濕。這無疑也是作者對現代社會價值體系,以及香港這個既流光溢彩、紙醉金迷,又自由開放的浮躁場域,所進行的冷嘲熱諷與現實回應。

結語

〈梁山伯自白書〉這篇短小精悍之作,堪稱李碧華顛覆經典、解構神話、書寫女性視角與人性幽微的典範。其文字鋒芒畢露、辛辣犀利、字裏行間透著悲涼,令人印象深刻。李碧華借用梁山伯女扮男裝的故事外殼,不僅將原本經典中化蝶的忠貞愛情徹底解構,還將遠離人間煙火的至真至純的愛情完全世俗化。這是對千年封建道統所散發的裊裊餘韻的男權社會根基的徹底顛覆與解構。作者正是通過貌似戲謔無厘頭的愛恨情仇書寫,實現了對千年織就的男權社會的深刻反思與批判。正如王德威所論:「李碧華的文字單薄,原無足觀。但她的想像穿梭於古今生死之間,探勘情欲輪回。冤孽消長,每每有扣人心弦之處。」將人性的惡與社會病灶置於經典的改寫與傳播的場域中進行批判,這或許正是經典對當下反思的意義與力量所在。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淵懿簡介:本名袁疆才。西北邊陲呼喊著跌落人間,隴上人家馬不停蹄野蠻生長。當下,垂釣香江,文字覓春風。

 

下一篇

園藝與文學的結晶——評許連進著作《榕樹盆景探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