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瑞
香港罕見以殯儀館為素材的電影,大概很忌諱;多年前,日本有部《禮儀師奏鳴曲》,賺了觀眾不少熱淚;那部片,以突出死者和禮儀師行業的尊嚴為重點,沒有今日大熱的港片《破。地獄》情節、細節的豐富和主題的雙關及深刻。兒子說,你們進場前準備多點紙巾,更增添我們一份好奇;十一點的上午場,一般的電影只有小貓兩三隻,觀《破。地獄》,迷你電影院觀眾居然坐了超半場。
一部電影的戲名頗為重要:「破地獄」原是道教法事儀式的名稱,意思是超度先人,協助亡魂從九層地獄中超度解脫,暗示電影與此題材相關(英語翻譯成THE LAST DANCE 最後之舞);但「破」之後加了一個句號,意義別解,借指人生中也有不少地獄,需要去破,活人也需要超度。戲名微妙就在此,果然,電影一方面肯定了這一特殊行業存在的必要性,對中華傳統喪禮文化的致意致敬外,也融合了生命意義、生存意義、宗教矛盾和衝突的探討;更有新意的是,影片還突出了禮儀必須人性化、剔除重男輕女的陋習,而這些改善之舉,也完全不影響富有價值禮儀的傳承;影片還客觀地反映和體現了香港迄今不愧成為中華禮儀文化(尤其喪禮)的重鎮之一。
《破。地獄》好在劇本編得精彩。喪禮大文化,由一個請來的新喪禮經紀人(主角)魏道生(黃子華飾演)和老喃嘸師郭文(許冠文飾演)及其一雙兒女郭志斌(朱柏康飾演)、郭文玥(衞詩雅飾演)兄妹的一個小家庭作為主體,串起四個客戶不同的葬禮來體現,最後還安排父親、老喃嘸師郭文的死亡,將劇情及人物矛盾衝突推向頂峰。電影結構安排、佈局得好,猶如一間大屋子,格式舒適、佈置合理。電影以小見大,像俗話說的,解剖一隻麻雀,五臟齊全,中華傳統禮儀的各種問題都一一呈現、處理,有些爭議的就讓觀眾心中那一把秤衡量和思考。
《破。地獄》好在運用一系列細節,具體地説,以五種不同葬禮連接整個故事。比較起西方宗教的告別禮,中式的「破地獄」儀式顯然複雜得多,儀式感也更強。一方面,以多元化的喪禮來反映生與死不同的價值觀;另一方面,體現中國人以「死者為大」的理念是一種共識。影片中的喪禮經紀人魏道生本是婚禮經辦人,因為一場經年的疫情導致失業且欠債纍纍,遂改行做喪禮經紀人,最初鬧出不少笑話,畢竟中國人的紅白二事各有特殊的禮儀、不可同日而語,這轉變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道生入行,逐漸走上正軌後,取得老喃嘸師傅郭文的信任,視為拍檔,且有著自己頗為人性的一套做法。按傳統的喪禮禮儀,有一系列不可動搖的規矩,而道生一一破之。從最初自以為是安排紙紮名牌汽車,觸犯了死者親屬忌諱(他就是被該牌汽車撞死的),到尊重一位母親不想讓年幼兒子土葬或火葬、用科學技術保存屍體的意願,讓她留存將來兒子復活的期望,期間經歷處理毗鄰殯儀館附近燉湯小店店主蓮姐的死亡、黎先生太太熙雯的死亡,道生除了辦理喪禮駕輕就熟外,在為死者穿壽衣、化妝等技術細節方面都能尊重死者遺願或客戶要求,十分人性化;而最高潮的是處理老喃嘸師郭文的喪禮,按照他的遺願,由兒子志斌和女兒郭文玥一起為他喪禮破地獄,道生大膽破了女性不可在儀式上場的俗規,大膽挑戰傳統喪禮中的糟粕。
《破。地獄》還好在演員極度稱職,堪稱非常專業。老戲骨許冠文的擔綱,黃子華乘近年大熱的餘威,衞詩雅及其兄長使出渾身解數,將一個家庭、經紀人在喪禮方面的分歧、矛盾展開又化解的過程演繹得絲絲入扣。其中兄長郭志斌因為兒子前途入天主教而被道教的父親「開除」,父親去世趕回香港送父親一程,與妹妹化解矛盾一道為老爸破地獄,頗為感人。電影在刻繪人物性格方面也別有一手,形象突出,郭文的老道和熟行,道生的前衛和人性化、郭文玥的直率和激烈,郭志斌的自私和軟弱,都被演員演繹得淋漓盡致,為好劇本添了不少分數。
陳茂賢導演、編劇的《破。地獄》不敢說沒有一點瑕疵,但為香港電影找尋新題材提供了很好的範例。許多普通的題材,只要認真經營,注滿足夠的人性化元素和動人細節的血液,一定會化腐朽為神奇;電影尤其敢於破忌諱,以殯儀館為背景,達到了向傳統禮儀(喪禮部分)致意的效果,值得讚美。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東瑞簡介:原名黃東濤,香港作家。一九九一年與蔡瑞芬一起創辦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迄今,任董事總編輯。代表作有《雪夜翻牆說愛你》、《暗角》、《迷城》、《愛在瘟疫蔓延時》、《快樂的金子》、《轉角照相館》、《風雨甲政第》、《落番長歌》等近一百五十種,獲頒第六屆小小說金麻雀獎、小小說創作終身成就獎、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傑出貢獻獎、全球華文散文徵文大賽優秀獎、連續兩屆台灣金門「浯島文學獎」長篇小說優等獎等三十餘個獎項,連續於二〇二〇年、二〇二一年榮獲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十大新聞人物榮譽。曾任海內外文學獎評審近百次。目前任香港華文微型小說學會會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世界華文大眾傳播媒體協會副主席、國際藝術和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國立華僑大學香港校友會名譽會長、香港兒童文藝協會名譽會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