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珠
剛從網上收到香港作聯網站上的訊息!
《香港作家》網絡版新一期二〇二四年十二月號新主題徵文:網域生花。
這炙手可熱之話題徵稿,有沒有涉及兒童及青少年的網絡文學呢?
看到電郵時,我即想起潘金英和我,早在大約二十多年前,阿濃離港去加拿大定居前,除了已展開接棒寫稿外,日子裏還展開了ICAC廉政公署教育期刊《拓思》開拓之全新思路,網絡繪本大計劃。
理由是,讓未來小主人,更易更快更愉悅地受文藝德智之薰陶,成長為更優秀正直的青少年,善哉偉哉!
潘金英和我受邀約創作繪本故事,於是一個又一個原本試行的繪本故事,因技巧不錯內容貼題吸引,又附挑戰題富娛樂味道,甫推進小學,即大受歡迎了,所以接二連三,三五成群,我們就愈寫愈多,也愈加廣泛流傳,全港九新界四百六十間小學,皆可透過廉政公署教育網絡,自由悅讀配上半動畫製作的繪本故事,並挑戰問答榜,贏取掌聲及得獎狀哩。《拓思》期刊封底,常有眾網民師生回應,皆愛談看我們的繪本,令我倆受寵若驚,網站讀者聯盟,力量大得無法想像啊!這個公開而且是全免費的網站,也不經意地,成了香港青少年文學第一個推廣創作之計劃了。
香港小學生網民會員中,不少和我們之後在四月二十三日國際閱讀日,到校主講創作有了多個文學約會,小小文學幼苗也悄悄冒出頭來了。
成人世界在網絡上奔跑之際,當代的青少年文學也同時在網絡上大踏步了,只是人人忙,沒甚麼人留意吧。
但當年ICAC發佈此教育EBook網站是件大盛事,也是《拓思》出版發展以來之文化大行動,值得慶賀。
我們前後多年寫了超過二十個學界經典半動畫繪本故事,網址上有兩文(中英文版)三語,受到眾校師生群體接受及觀賞。
網絡兒童文學,可培養孩子的資訊素養 及文化薰陶,現今生活離不開電子媒體,尤其是成長在這個年代的兒童。
身為兒童青少年文學創作者,潘金英和我早於千禧年代初期,留意到網絡媒體此來勢勁敵或特別載體,必定會為兒童閱讀常態,帶來重大改變及影響。隨著互聯網、資訊技術等之急速發展,電子書、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之閱讀、電腦閱讀等等新媒體,日漸變成生活日常重要之閱讀方式了。
有人害怕電子書吞噬了紙本書,但若從嶄新角度去看,電子書網絡,也不正正在呼喚及促進了網絡兒童文學的發展嗎?電子書閱讀材料之根本呢,其實,也當然是先要寫下的文本,之後才能上載到網絡呀!
憶千禧年初期,這些網絡平台,於本港仍未受廣泛應用,當年初時,阿濃推薦潘金英,接棒代他為ICAC教育期刊《拓思》,定期寫《拓思校園小說》,我後來也受邀加入,咱們另努力為母校香港大學,也寫些童話及新詩,兒歌,想為香港兒童青少年,多推廣文學及分享寫作心得,部分提供於《香港大學現龍網》上供自由閱讀,費用全免,我倆英明姊妹,一心一意期望為兒童青少年生活帶來活力正能量,以及加深文化薰陶。
後於二〇一〇年香港廉政公署策劃「 廉署德育電子故事閱讀計劃」,即誠邀潘金英、東瑞和我等兒童文學作家為此計劃撰寫創作繪本,團隊更為我們十六篇德育文學故事作品,提供了具影音互動元素的半動畫,變成電子故事上載到德育資源網,可說是有系統推出之網絡兒童文學,難怪大受眾小學歡迎,尤其是當中潘金英和我寫的多篇故事,包括《美麗的水晶花》,《錢幣響叮噹》等獲約二百間學校於校內之成長課/生活教育課堂上進行故事閱讀/堂上播放,點擊率勁,大受好評,因為學校踴躍參與網上閱讀,廉署教育組還設「最積極參與學校」大獎 ,予以鼓勵,小學生不少是看了再看哩,因部份故事翻譯為英文版,也上載至廉署德育資源網,小學生就看了中文又看英文版,雙語重看,但覺有趣哩。
兒童文學網絡,文學為何要注重教育呢?三歲定八十,小朋友進入網絡如果胡亂看,不但學不好更易學壞啊。所以為兒童青少年做文學網,好自為之須謹慎,教育他們分辨,篩選資訊,是文化素養的培育工作。
電子或網絡閱讀的基本特點是快速、碎片化,更注重實用性,故此網絡兒童文學面對的挑戰很大。
究竟如何提升兒童閱讀的興趣?在網絡上也可達致深度益智之閱讀?也能正面地享受閱讀的過程及愉悅?
相關閱讀後如何有富創意的跟進活動?怎樣可以有利於主題探索?怎麼可培育兒童之啟悟及思辨能力?為了更好地灌溉網絡兒童文學花園,這些都是作家及網絡製作人必須好好思考的。
我們姊妹倆近年策劃或推廣之網絡兒文就特別注重傳達正面價值及中華優秀文化之主題。例如二〇二二年春季播出,由潘明珠及潘金英策劃並主持的「小學生眼中的社區」廣播劇節目,內容引領小學生就所熟悉之社區生活取材,創作廣播劇,並由學生聲演錄製成廣播劇,講好社區及香港故事,於網上直播及重溫,大受好評。
此外,由意大利設計師製作的「動物之光」系列燈,配上由我們(格林姊妹)寫作的動物童話 (通過QR code可親子閱讀) ,及心情詩歌系列,於內地推出後廣受歡迎。每故事配附中國文化德育知識,讓小讀者聽故事學習中華文化,我們主持人還受邀舉行線下「動物之光」故事會呢!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人類面對環境及生活需求的不斷變化,對未來有許多未知素及變素,隨著數字技術的勁速發展,舊日典型的日常工作已再不一樣了。小朋友的學與教,已經不再是傳統課室模式,培養學生資訊素養很重要,現代孩子更需備有特強能力如批判性思維,溝通力、團隊合作,創造力以及跨文化認識。正如我們上述這些項目,可連結中國文化,品德教育,通過網絡媒介推廣文學給小學生,讀網即學做人,英明倆作者,衷心期望電子故事可融入兒童生活品味,小讀者能體悟文學閱讀之樂趣,又成長得快樂健康啊。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寫於英明閣
潘明珠簡介:中英日文翻譯、香港作家聯會理事、大細路劇團董事,公職任香港康文署文學專業顧問、香港書展文化顧問。並於文匯報及校園報寫專欄,主持香港電台文化節目《文學相對論》。近著有《高速線上》、《捕捉時光·留住晴天:英明選集》、《心窗常開》、《三棱鏡》等。入選第三十三屆香港書展的年度主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