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記憶中的年味

張志豪

《香港作家》網絡版執行主編、香港作家聯會常務理事

今年新年香港提倡盛事經濟,年宵、煙花、花車巡遊都比往年熱鬧,從視頻也見到內地不少地方燃放鞭炮、煙火,好一片洋洋喜氣。

微微的煙火氣息飛揚,無意鑽進我的呼吸中……昔日的新年更份外令人回味……

傳統的新年由年廿八起,家家戶戶歲晚大掃除、洗邋遢、貼揮春、謝灶、賣懶;年三十晚與家人吃團年飯、逛年宵;到年初一到廟宇爭上頭炷香、祈福、燒炮仗、舞獅、拜年、派利市……有些「山寨仔」家庭式作坊更會在年底做尾牙,小時候我便常隨母親到她工作的唐樓小製衣廠「做牙」,對於小孩子而言確是很新鮮,可以吃到很多平常沒吃過、甚少吃到的菜餚。

從前每逢新年都會回鄉,家中有拜神、拜年的習俗,在外婆家那不足二百平方呎只有兩扇窗的小屋裏,總是香燭、化寶;燒菜、煲湯;香煙、肉香、酒香、人聲瀰漫,一屋十多人,圓桌小椅,飯煲座地,四代同堂,擁擁擠擠,好不高興熱鬧……逝水如斯,樹猶如此,一切無聲無息間都走進回憶裏。

現在的新年,也許因長輩的消逝、大家對傳統的不了解不重視、工作的忙碌、物質生活的豐富、家庭規模的縮小、科技聯繫的便利,年味、人情味都淡了。時代的巨輪在轉,一切的改變是必然的,但傳統的文化價值、人與人之間的核心情誼,應該是經得起風浪,以不同的形式保存、表現。所以《香港作家》網絡版每年都會做新年特輯,宣揚傳統文化、保存核心價值、呼喚情懷。就如今期東瑞〈龍騰虎躍迎甲辰〉、潘氏姐妹的龍文、孫博〈神龍,飛騰於虛實之間〉、張楨〈清平樂.春節、元宵節〉、張燕珠〈相約在新亞迎春節〉等特輯作品都十分應景;而黃秀蓮〈龍飛翥舞麥芽糖〉懷舊之餘,寓意別出心裁;名家蘇童的〈往事的酒杯〉更是饒富興味之作,情志兼備。

龍情春意,字釀醇酒,一同把盞細味。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上一篇

夢想,挽起龍年的手臂(外三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