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天上兩聽四季歌──拜訪上海電影博物館

惟得

愈來愈覺得參觀博物館像到五星級酒店吃自助餐,琳瑯滿目的各式佳餚,迂迴曲折地擺放在錦緞般的桌布上,未拿起盛碟,眼睛已像弧形大銀幕般拉開,肚子偏不爭氣,隨著年事增長,收縮成舊式唐樓板間房,只能容納三四個住客,眼巴巴看著美食化作過眼雲煙。今次拜訪上海電影博物館,就興起消化不良的慨嘆。時代流行資訊過剩,一萬五千平方米的總面積,由四層樓平分春色,每層也獲得三千多平方米的版圖,地板若用汽車鋼板支撐,幾乎可以把流落在時間荒原的百樂門舞廳搬回來,每層又分為多個展區,計四樓的光影記憶展區五個三樓的影史長河七個二樓的電影工場六個樓下的榮譽殿堂,更增至九個展覽。入場觀眾在昏暗的迷宮摸索,學海無涯,惟勤卻不見岸。過後思量,抓著的只是星星的碎片。

不讓香港專美,上海也有星光大道,設在電影博物館四樓,走在其中,感覺又兩樣。黑暗中有人鼓掌,地板亮起紅燈,參加首映禮的名流巨星不是踏足地毯嗎?幾時偷工減料變成幾盞燈?入場觀眾仿若初到貴境的金山伯,迷途誤闖紅燈區。然而電影不是被人列為第八藝術嗎?雖然不可與街頭流鶯平起平坐,到底不被人重視。加點掌聲,對兩份行業都禮讚,有種敬業樂業的精神。來到星耀蒼穹地帶,矚目是五四以來最負盛名的電影劇作家夏衍的個人陳列櫃,裏面擺放他與鄭伯奇合譯普多夫金的電影導演論電影劇本論,是把電影理論引進中國的第一人,滿堂紅的掌聲果然是品味的保證,經他手指模打過的物事都聲價十倍,文稿劇本之外,夏衍旅遊朝鮮購得的不鋼勺子和瓷猴,都成了大光燈投射的對象。如果說夏衍是圓月,像彎刀般簇擁兩旁的就是點點星辰,也不限於銀幕上的明星,幕後的工作人員也獲得表揚,點名讚頌的還不止於名導演和編劇,就有剪輯的周鼎文錄音的苗振甲和馮德耀作曲的楊紹櫚攝影的馬林發和陳震祥,肯定一部戲是集體創作,流露一視同仁的氣量,平時躲在黑暗中觀影,只覺得獨自一人感慨良多,走在上海電影博物館,除了公式化的劇照與獲獎證書,身邊長物比如錄音話筒耳機相機測光錶看光板鋼筆,一一在陳列櫃展現,驀然重認電影原來曾被這麼多人接觸,不一定是道具,都與電影人有關,發的手錶色調剝落的公文包,更脫離當事人生長蒼老,見證電影的世故人情。

耳際傳來四季歌彿九霄雲外送過天籟,急步趨前,已經來到大師風采地段,周璇自有她的展區,坐陣的是她在百代公司練歌時伴奏的鋼琴,右邊竄起高瘦的咪高峰像銀色的樹,左邊一個留聲機,喇叭開放成暗黃色的銅蓮,吹送夏日的涼風。地板設計成黑膠唱片,轉呀轉,圓周轉出她在清宮秘史馬路天使漁家女歌女之歌的劇照,往上望,生活照片拼湊成頂上的燦爛圓光。劇照旁邊倒有報章的逝世報導,記敘她風光背後的慘淡收場,夜上海歡快的歌聲被瘋狂世界取代,是漁家女瘋癲後唱的歌。鋼琴忽然顯得沉重,像大山般壓到黑膠唱片上,歌聲裏帶有秋的肅殺。

大師風采自然不止周璇,還有十三位老前輩,粉絲的弊病,卻是心中只有一個她。甫轉身,四季歌再度響起,這裏恆常是春天。水銀燈下的南京路地段,展陳馬路天使開場一幕的微縮景觀,惟是走在虛擬的旅程,我找不到周璇賣唱的酒館趙丹約會沙煲兄弟的理髮店,場景鋪陳的滬江照相館和永安百貨公司,又沒有在我的記憶裏留痕,可能只在片頭的一組蒙太奇曇花一現。更行更遠,抵步平安電影院裏的飛達咖啡館,據說是幼年的張愛玲經常出沒的場所,祖師奶奶講究的優雅品味,肯定不會是馬路天使天涯呀海角覓的知音。時移勢易,昔日電影批判的課題,居然成了今日電影博物館推銷的旅遊景點。

自動扶梯送到下一層,全天候銀幕擁抱我,七分鐘裏急口令覆述影海溯源,我還是喜歡慢條斯理參觀夢幻工廠,聽當年上海灘十大影片公司的故事,看四部經典影片的展陳,年前香港電影資料館選出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對五位資深的影評人已經是一項挑戰,這次從浩瀚的影史長河篩選四顆明珠,更易顧此失彼,不禁為行險着的評判團捏一把汗,結果公佈,卻令人心悅誠服。歌頌女性高尚情操的神女,對比展覽男性青春胴體的大路,靈與慾兩方面都有照顧。一九三四年的上海,有聲電影已經蓬勃,吳永剛的神女堅持以默片姿勢面世,驟看有點落伍,卻因為無聲,吳永剛更着意運用電影語言,阮玲玉的精湛演技更記一功。同年孫瑜的大路借一群開路的青年,打造了精壯的民族魂。史詩般鏤刻上海市民抗戰前後生態的一江春水向東流,與探索角色柳暗花明的心路歷程的小城之春,又巧妙地烘托四十年代外在與內在的世界。小城之春的陳列櫃,幾張劇照的挑選鋪排也見心思。頭兩張映照周玉紋與戴禮言在斷壁頹垣,暗示心靈的廢墟容易讓人乘虛而入,果然,下一張劇照,兩夫婦加上初戀情人章志忱與小姑戴秀,四人眉目間都傳送曖昧的情態。底下一張劇照,兩夫婦向初戀情人道別,縱有柔情似水,都鎖在心田間,費穆關注的東方人倫關係,就像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服裝,直挺挺的衣領遠隔開了女神似的頭與下面的豐柔的肉身。既是美德,也是生活的無奈。

樓下的榮譽殿堂,有個榮耀瞬間,展覽屬流動性,每次的主題是電影人,果真撲捉榮耀瞬間。我拜訪的一天,適逢其會看到電影是我的生命──湯曉丹藍為潔文物精品展。徜徉在分鏡頭手稿密碼鎖旅行箱家用的茶葉桶搓衣板桿秤和秤砣間。最有趣的發現,是兩夫婦都有副業,原是導演的湯曉丹也寫畫,專注於剪輯的藍為潔後來埋首著作。先前看湯曉丹為甦鳳記寫的英文手稿,已經知道他學貫中西,他又會在國畫與西洋畫之間出入自如。水墨畫故鄉雲山春夢縈迴勁牛圖旁,又有記取畢加索藍調時期的裸女,湯曉丹更會為一千零一夜的封面留下俏皮的剪影,手繪多張錄影帶的貼簽。在竹書架旁,又擺放一系列藍為潔的著作。令人會心微笑,卻是兒子湯沐黎畫的一輯生活素描,一組五幅畫,捕捉兩夫婦不淒涼的晚景。湯曉丹要是不躺在椅上養神,便執起放大鏡,周遭還有很多物事值得他搜尋。藍為潔比較修心養性,安詳中帶點無奈,把世界交給年輕人的數碼相機。炭筆般的線條勾劃在米黃色的畫紙,像點滴的生活瑣憶。說真的,上海電影博物館也有技術性的一面,譬如三樓的動畫長廊」、二樓的後期製作工作室」……還是流露人文精神的地段教我流連。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惟得簡介:散文及小說作者,兼寫影評書評,文稿散見《明報》、《香港文學》、《香港作家雙月刊》、《信報》、香港電影資料館叢書、《字花/別字》、《城市文藝》、《大頭菜文藝月刊》、《虛詞.無形網志》。著有短篇小說集《請坐》(二〇一四年,素葉出版社)及《亦蜿蜒》(二〇一七年,初文出版社) 、 散文集《字的華爾滋》(二〇一六年,練習文化實驗室有限公司)及《或序或散成圖》 (二〇二一年,初文出版社) 、電影散文集《戲謔麥加芬》(二〇一七年,文化工房) 、遊記《路從書上起》(二〇二〇年,初文出版社)。

下一篇

德藝雙馨,良師益友——回憶香港作聯創會會長曾敏之先生三件往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