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在新亞迎春節

張燕珠

龍年立春將至,同事邀約往新亞書院雲起軒吃水餃麵,我自然喜出望外。雲起軒只招待會員,是新亞書院的地標餐廳,手工水餃及滷牛肉遠近馳名。在星期三、五才會供應水餃呢。要大快口腹之慾,需要出示會員證或與會員同行。餐廳開業逾半個世紀,由金耀基教授等學者發起,加上饒宗頤題名,自然是文化薈萃之地。

十二時許到達,已有一半以上的食客入座了,俯首在點菜紙上挑選喜好,我們點了兩客滷牛肉麵,素菜麵和豬排麵各一,以及淨水餃、油菜、蔥花煎蛋。窗外綠蔭意溢,在春雨綿綿的中午,自然沒有陽光透進來,玻璃窗滲透著薄薄的霧氣,仿若與外在世界隔了一層。不消一會兒,各樣菜式陸續端了上來。我點的是豬排麵,麵與豬排分開盛上來,保留各自的風味,誰也不搶誰的風頭。吃下雪白的麵條,軟綿綿的,像這裏的裝潢,樸實無華,豬排皮脆肉軟,甚是香口。一碗熱氣騰騰的水餃,跟玻璃窗的霧氣形成對比。手工包製的水餃,每粒也有掌心般大,果然名不虛傳。在新春之際,文化之地,吃著跟元寶相似的水餃,似是招財進寶,更添上了文化氣息。

家裏偶然也會有手工水餃,或用水餃皮、或用雲吞皮充當,餡料一般是素菜,如高麗菜切條、黑木耳絲、紅蘿蔔絲、青瓜絲、粟米粒等,家常配料俱備,雖然毫不起眼,但卻注入包水餃人的心血,那人就是我的外子。他會分配各種素菜的分量,手起刀落的匹力撲六,所有餡料熟透後便混搭出鑊,一邊說著十八摺的技藝,一邊快速包水餃、定型水餃,自鳴得意地說:「即包即吃,最美味!」另一邊廂,俐落地「扣留」一半水餃,待我上晚課的日子自用。外子包餃過程,我看在眼裏,也無形中促進彼此的親和關係,吃著「露餡」、「破皮」的水餃,就像吃著一種平凡的人間滋味。

飽腹之後,我們順道趁熱鬧,參加「提筆揮毫迎新春」活動,提早感受新年的喜慶。數月前,有意報名學習毛筆字班,完成指定課堂後,需要出席新春活動寫揮春,就是這個活動。可惜名額十分有限,轉眼已額滿。想不到,今日有緣參與其中,似是讓我再續前緣。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新落成的梅雲堂,素白的偌大空間,已經聚集了不少師生,入口處枱面放著多幅大型「福」字揮春,靜待濃密的墨汁滲入紅紙裏,四處可見各種字體的手寫揮春。我們來的正是時候,即嚐香溢四散的湯圓紅豆沙,似是為我們預留了飯後甜品。同行的同事都是書法愛好者,早已追隨名師習字,繞行一周後,被周遭的紅紙、墨汁、毛筆感染了,技藝興起,也來即席揮毫。我這個門外漢怎不汗顏呢?也來東歪西斜一番。一張張的「龍」字,更多的「福」字,滿場飛揚。我們各自拿著墨汁未乾的揮春,自樂其中,又來跟「墨寶」拍照,似是回到學生年代。記得小學一年級,初嘗寫毛筆字,因不小心將墨汁潑出來,滲入字帖之中,使辛苦經營的毛筆習字化開了,給老師打手板。自此,怕了墨汁、毛筆,字體也欠佳。但又惦念著呢。

上世紀教育署中文科《小一至小六課程綱要》,其中一章是寫字教學,其目標明確指出要指導學生正確執筆法和運筆法,也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而寫字工具除用硬筆外,小三至小六還要學習毛筆,由小三的中楷,到小四的大楷,再到小五、小六的小楷,拾級而上。當中,很仔細地列出寫字工具的使用和處理,如「掌握毛筆的開筆方法,以免弄折筆鋒。毛筆使用後要清洗和適當地收藏。經常保持墨盒濕潤」等。可見,毛筆不是科學毛筆,而是傳統上文房四寶的「筆」,應是讓學生體現傳統文人的學習文化氛圍。在中華文化學習範疇得到高度重視的今天,會否重新將寫字教學編入課程指引呢?

何九盈在《漢字文化學》一書,提及漢字與士大夫的文化關係,也與大眾文化息息相關,例如對文字的崇拜心理。「福」、「壽」、「喜」這類字,會出現在喜慶場合或物件上,表示祥和吉利的願望和氣氛。所以會有這類漢字的字畫等裝飾品,顯現超越一般漢字的功能。其說甚是。因此,新年也會有對聯等文字藝術,反映方塊漢字的魅力和生命力。

在水餃和揮春的牽引下,我和同事無不為霧氣團團的校園,增添了一道文化的明亮。

記薄霧下新亞新年同行——寫於二〇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張燕珠簡介:博士。曾獲城大文學創作獎、中文文學創作獎等。著有《城市回眸:香港文學探論》、《孤獨園上的露絲詩集》。

上一篇

德藝雙馨,良師益友——回憶香港作聯創會會長曾敏之先生三件往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