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
香港作家聯會成立三十五周年暨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成立二十周年,由香港作家聯會、香港文學舘和香港珠海學院主辦的「香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的互動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二○二三年十二月八日在香港珠海學院舉行,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施戰軍,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文部副部長張國義,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兼總編輯李大宏,香港珠海學院校長陳致,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學者出席,共同討論香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的未來願景。
開幕禮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視頻致辭表示:香港作家聯會和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成立以來,匯聚海內外華文作者和文學從業者,提供寶貴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機會,推動世界華文文學界交流,豐富香港文學版圖。他肯定兩個聯會的貢獻,希望兩個聯會繼續為文壇提供源源不絕的創作活力,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進一步推動香港與海內外文學交流,促進香港文學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向世界傳揚中華文化。
中國作家協會發來賀信,相信香港作家聯會今後將繼續利用香港多元文化優勢,「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進一步推動與內地及海外文學交流;繼續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鼓勵香港作家創作更多精品,重視青年作家培養,促進香港文學高質量發展,融入新時代文學發展大局,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文學力量。
華文為軸心 文學滋潤世人
今次的研討會來自中國內地、港澳、台灣地區及世界各地的七十餘位作家、學者齊聚,香港作家聯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執行會長潘耀明致辭時表示,這次文學界新知舊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國家、地區,但話題離不開華文、華語。他說:「我們都是擁抱中華文化的人,我們將以華文為軸心,以文學滋潤世人,溫暖乖離世道冷酷的心。」他又引用余光中的話:「華文世界像無數人的同心圓,無論你在哪裏,就是圓周上的一個動點。」潘耀明會長亦強調香港在世界華文的作用,香港舞台雖然小,但可以輻射整個世界,因為香港是中華文化一個窗口。潘耀明希望借助周年慶典的小舞台,把熱愛和平、正義、友愛與天地共融的中華文化傳播開去。
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作為東道主歡迎大家來到學院。他讚賞香港作家聯會、世界華文文學聯會以及所有本地文學工作者對推動香港文學孜孜不倦的努力。他說,在這三十五載的歲月中,香港文學成長為香港這一多元、包容而中西結合的社會的文化符號,並擁有了超越時空的影響力,以其廣闊的視野與獨特的語言藝術特徵,成為世界華文文學的一面旗幟。他更寄語香港文學能成為香港與世界溝通的橋樑,通過文學之間的互動,建立起香港與世界華人之間的情感聯繫。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也非常贊同香港在世界華文文學中扮演的角色,他認為,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也體現在文化上。國家賦予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獨特角色,更是加強香港在世界的文化藝術的地位。他更認為,香港文學有其獨特魅力和優勢,應該加強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文學交流聯繫,聯同內地的文化藝術界一起,創作更多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傳播我們的文化特色,讓世界更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
香港文學的園地價值
研討會中,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施戰軍,中國內地著名作家蘇童,中國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李昂,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廣州暨南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蔣述卓,復旦大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一級教授、著名評論家陳思和,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韓國外國語大學榮譽教授朴宰雨,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紫江講座教授許子東,文學翻譯家、漢學家米拉,旅法香港作家、畫家綠騎士分別發表演講,分享對香港文學和世界華文文學未來發展的看法。
施戰軍指出香港及其文學的三個特色。首先是「容器功能」,他認為,無論是作為變亂時期的避風港,還是和平時期的人才聚集地,香港都因留在這裏的人成為一個巨大的文化容器。其次,香港也具有「路徑意義」,香港是中外文學交流互鑑融合的平台,許多中外文學交流在港發生、許多文學思考與創作的痕跡都在此交匯。第三個特色則是香港的「園地價值」,他表示現在的香港不僅是移栽文學作物的地方,也是創生文學的水土,「它可以說是中國文學豐饒水土中的好地一塊,也是世界文學雞尾酒中的佳釀一款。」
施戰軍表示,香港文學的「園地」價值,具有生長性、生態型、系統性,裏面不僅包括衣食住行、世情風情那種自然生長的個人體察,它還把個體思索與家國質素在文學之中以最真切、最深情的方式呈現出來。回頭來看,香港文學的文質兼修的內蘊和語風是最中國的,其結構實驗的意識和探索又是最世界的。施戰軍表示,香港文學有著無限可能,他也相信香港文學可以實現「紫荊盛放,百花滿園。」
蘇童認為,香港和內地作家的處境不同,所以生活在任何地方的作家,與外部世界的關係都是局部的。比如東半球受到太陽照射時,西半球就處於黑暗中。他認為作家有兩個資源,一個是自己所見的,另一個則是神秘的看不見的。他介紹自己二十多歲時寫了「楓楊樹」鄉村系列小說,但他只在十歲時回過一次老家,小說是通過從父母那裏聽來的碎片寫出的,因此一個作者如何利用自己的所見與未見,值得探討。他比喻這個過程說:「當我走進一個隧道時,虛構產生了;當我走出那個隧道時,故事產生了。」這是作者打開自己原以為「看不見」的部分的過程,也正是創作一大愉悅之處。此外,蘇童認為作家有一種「最隱秘的愉悅」,即命名一些未被命名的故事、人物、章節等。他又引申出一個觀點:作家的另一使命,是給已知與未知的事物命名,而給未知命名更具文學意味。
陳思和演講主題為「兩張文學地圖:從地理空間來論證文化自信」,他先指出,是曾敏之先生和劉以鬯注意到世界華文的特色,墊定了世界華文文學的基礎,他注意到海外各地的華語創作,並且建立了研究平台,令他對香港這片土地也懷有敬意。他並對香港文學的地位表示肯定,他認為大灣區恰恰是中華文化圈的圓心,背靠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擴展到東南亞、歐美,香港在地理上要扮演文化交流的橋樑角色,香港必須有文化自信、前景大有可為。
蔣述卓則以「世界文學視野中的香港文學」為題展開分享。他表示香港文學是一個獨異的存在,是具有文學現象級的地域文學。他點明香港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同時也在世界文學中有著獨立格局,並且在中國文學、世界華文文學、世界文學間架起橋樑。蔣述卓稱,香港文學具有「鮮明的海洋性」、先鋒性、跨界性。突出的「跨界性」體現在香港文學與其他藝術,如流行音樂及電影的跨界與融合,金庸小說的影視改編版就是鮮明的例子。「隨著香港文學舘的落成開幕,這種交流會更加頻繁。這也給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版圖增添了亮點和色彩,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他說。
張曉風非常關心香港年輕一代的香港文學從業者,她憶述自己在十七歲時獲得的第一個文學獎項是來自香港,一百塊港幣的獎項對她是莫大的鼓勵,她期望社會更多資源、長輩能夠支持年輕一代的作者,讓他們能夠投身寫作。她更是非常開心香港賽馬會能夠支持文學活動。
李昂希望分享的是港台作家的關係。她表示,香港是自己第一個旅行的地點,香港的進步雜誌成為自己年輕時的必看讀物,她亦是在香港第一次見到大陸作家,並與大陸作家、音樂人劉索拉結下深厚友誼。她又非常讚賞潘耀明先生舉辦了很多大型文學會議,讓港台到世界的作家能夠聚集在一起。她非常贊同香港是華文文學的中心點,並期望在目前海峽兩岸關係比較緊張的時候,是否可以從文學出發,令大家能夠保持良好交流。
陳子善認為,香港是世界華文文學的中轉站。他回憶起通過香港作家聯會,他有機會在香港認識很多知名華文作家和向各位前輩請教,獲益匪淺。他指出香港作家聯會在過去三十五年推動香港文學發展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朴宰雨發言的主題是「潘耀明和香港文學與韓華文學界的互動與前瞻」,他非常敬佩潘耀明會長對香港文學做的貢獻,之前在韓國也組織了就潘耀明文學的研討會。他認為潘耀明有很多不可替代性,和韓國的互動也非常多,參與了多次韓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他希望有更多像潘耀明這樣的人會出現,一起推動香港文學和世界話語文學的互動交流。
埃及文學翻譯家、漢學家米拉以「香港文學是中國文學百花園中一枝色彩甜美的花朵」為主題做出分享。她表示,一方面,香港小說保留並延續了中國文學的傳統靈魂,另一方面,香港文學吸收並呈現了大量西方現代藝術理念。香港文學被稱為「自由文學」,它沒有特殊的藝術特徵,而是走著不受任何限制或阻礙的道路。她亦談到港澳台文學的重要性:「沒有香港文學,中國文學就不完整;沒有台灣、澳門文學,中國文學也就不完整。」在發言結尾,米拉鼓勵在場作家不要停止創作、要堅定夢想:「因為有你們,香港文學將飛翔在世界的高空。」
香港文學舘將於明年開幕,許子東對香港文學舘的成立表示讚賞和支持,希望能夠搜集香港作家的資料,盡快完成口述歷史的整理。他又對「香港作家」的定義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張愛玲算不算香港作家,還有蕭紅、余光中等。他細述了張愛玲和香港的關係,她多次到港,更有人認為香港生活的經歷對她創作也有一定影響,但香港人對她是否是香港作家仍猶豫,而有趣的是,台灣卻將她作為經典作家。這也是香港文學需要研究的課題,他認為,香港文學研究的潛力非常大,他既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他有獨特的無可替代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
綠騎士演講的主題是「從根源到世界——尋找」。世界文學的發展非常蓬勃,她列舉了世界各地都有優秀的華文作家和作品,因為新環境的影響而角度也非常新穎,但全無意外「根源文化」也可以在作品中見到。而香港是百年中西文化交匯的都會,不少文化人都具備雙重視野,而她作為香港出生、旅居海外的作家,正處於香港文學和世界文學之間,也促進了她小說中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地域背景,但無論在任何地方、任何種族,內在精神還是最重要,人性的可歌可泣是一樣的。
最後她以一首詩獻給所有的華文作家:
從古老東方大地
飛起一團團雲
都懷著一顆
奇異的方塊字種子
飄過大洋
越過高山
去到遙遠的國度
有些化成了汗水
有些化成了淚滴
有些化成了甘露
在陌生的土地上
長出大樹與禾稻
當微風輕輕拂過
像女媧揚眉
花葉間
升起遠遠東方
傳來的歌曲
(〈奇異的種子──海外華文作家〉)
(本文圖片來自本會資料室)
傅曉簡介:香港作家聯會理事、公關及推廣部副主任,《字遊網》執行編輯,從事文化傳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