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橫琴久

江揚

今日橫琴島 。( 網絡圖片)

初次上島,是因你詩意的名字。

橫琴,在古詩裏有「忘言意不極,日暮但橫琴」 (羊士諤〈書樓懷古〉),「石樓待月橫琴久,漁浦經風下釣遲」(伍喬〈寄史處士〉),「雷起鼻端秋枕石,泉鳴指下夜橫琴」(陸游〈散髮〉)等佳句。字裏行間流淌著美妙的撫琴聲,讓人感悟到詩人的性情操守。

橫琴島的命名,則來自一個古老的傳說:天上的七仙女下凡到海邊沐浴,人間的煙火味讓她們撥琴而歌,踏浪而舞。夕陽西下時月亮露出了臉,她們依依不捨地與出海歸來的漁夫惜別,贈送上大琴和小琴。頓時,狂風大作,浪濤翻卷,瞬間化為大、小橫琴兩座島。

歲月悠悠,兩座島默默無聞地靜偎在珠江口西岸,猶如橫在南海碧波上的兩把「琴」。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島民們在大、小橫琴島之間圍墾填海,將兩個島連成一個大島。同時還在東、南、西部填海,使橫琴島總面積擴大到一百零六平方公里,成為「百島之市」珠海市的一百四十六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海島。

我第一次上島那年,島上只有一條公路,還坑坑窪窪的,坐在車裏不停地顛簸搖晃。原生態的植被站在烈日下、風雨中,翠綠、金黃。兩種濃重的色彩疊印在一起,絢爛如霞。

遠處,零零星星散落著低矮茅寮,原始、樸素、本真,沒有一點脂粉氣。它們的顏色和大地的顏色無別,它們就是大地深處的一塊塊泥土。

秋風吹過,一陣陣清新的氣息直透人心底,鼻子聞得到遠處大海的存在。

穿越遙遠的時空,我依稀聽到古代先民們在這裏勞作的聲響。歲月早已失語,唯有保存在沙堤、沙灘、沙洲中的古文化遺存——赤沙灣沙丘遺址依然在講述著故事。破碎的陶片,零落的青銅器,精美的玉器……先民們用簡單不能再簡單的細繩紋、刻劃紋勾勒釜、罐、圈足盤,到底想要告訴後人怎樣的神秘信息?

出土文物。(網絡圖片)

公元前二千多年,橫琴的先民逐水草而居,在島上開墾蠔田、種蠔採蠔,體現出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土著文化。如今許多人大老遠從外地跑來,就是為了品嘗「一大、二白、三肥、四嫩、五脆」的橫琴蠔,這也構成橫琴的特殊名片。

七百多年前,南宋小皇帝宋端宗趙昰與陸秀夫等軍士民眾五十萬人一路南逃,在十字門海域與北方草原民族拼死相搏,展開宋元大戰。海島失去了長久的寧靜,留下一個王朝沉沒南海的血色黃昏。 

與澳門只隔著一條濠江的橫琴島,面積相當於三個澳門。河道最窄處直線距離僅僅有一百八十七米。漫步在橫琴島的河岸邊,能望見對岸澳門鱗次櫛比的建築群,甚至可以清楚看到葡京大酒店的金色外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在夜幕下五光十色。

當時的橫琴島,卻是荒草、海浪、礁石,夜晚一片漆黑。

橫琴礁石。(網絡圖片)

歷史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屬於自己時代的主角。

粵港澳大灣區裏的廣州時代在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打通了「任督二脈」,成為一座國際貿易大都會。

香港時代始於鴉片戰爭之後的英國「大開發」,從小漁村「被迫開放」變為超級港口和世界金融貿易中心。

深圳時代是一個民族追求復興的主動選擇,在短短的四十年裏,完成了從「一窮二白」到「世界工廠」再到「創造之城」的華麗轉身。

進入二十一世紀,橫琴島這片土地越來越多地察覺到大海的深沉搖撼,卻總是堅守著一份別樣的寂寞與幽靜。面對一批批觸手可及的工業製造業、一個個新興產業項目登島,卻有意無意地選擇了放棄……這就是多少年來令眾多國際資本巨鱷,甚至整個世界都看不懂的橫琴。

「待月橫琴久」,我知道你在等待,等待一個屬於你的時代的到來。每次的大起大落,都在為你最終的橫空出世積蓄力量,在為樹立起宏偉壯麗的豐碑挖坑、填土、奠基。你相信,月光總會像水銀一般從高天流瀉下來。

那是一個載入橫琴史冊的夏天。二〇〇九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將橫琴島納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計劃逐步把橫琴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橫琴島,猶如一把奇妙的古琴,從美麗傳說中走來,帶著陽光的味道,穿越了歷史的煙波,在珠江口的西岸,奏響了大開發的序曲。

二〇二三年四月,橫琴的春意還未褪下,屬於夏天的熱度已經按捺不住悄悄登場。我隨香港文聯粵港澳大灣區交流考察團再次來到橫琴,一個比童話世界還要美的海島迎面撲來!你的模樣變得如此高大尚,我完全找不回初見的感覺。

驅車駛過橫琴大橋,開闊平坦的道路上,自北向南一路串起十字門中央商務區、橫琴口岸、澳門大學新校區、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一個個地標性建築拔地而起。高高聳立的橫琴國際金融中心,與澳門大廈和珠海中心大廈隔岸相望,「城市天際線」已然連成一片,看上去十分壯觀。

城市天際線。(網絡圖片)

十三個年頭悄然走過。在粵澳合作產業園,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在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形態各異的嶄新平台裏,傳頌著一個個青年奮鬥的故事,書寫著一段段「橫琴首創」的篇章。在橫琴這片熱土上,創新,已鐫刻進它的基因。

當太陽慢慢消失在恢弘氣派的建築群時,天空變幻的色彩猶如橫琴敞開海納百川的胸懷,正在等待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琴師」,為這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琴」調音助威,共同彈奏一曲激越磅礴的橫琴樂章。

(本文首發於人民日報海外版二〇二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江揚簡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作家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曾任香港《文匯報》首席記者。

上一篇

《香港作家》網絡版第二十二期(2023年8月號)徵稿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