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
香港作家聯會二○一八年十一月二日在港舉行成立三十周年慶典聯歡晚宴。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女士與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先生專程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到賀,並擔任晚會的主禮嘉賓,有來自海內外的作家文人專程遠道而來出席盛會,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潘耀明先生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友,他表示,「生命是短暫,而文學事業卻是永恆的」,他期待每位從事寫作的人及文學社團的推動和努力,讓文學森林更加茂密。
十月三十日,《明報月刊》創辦人、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金庸)先生與世長辭,晚會初始,與會者肅立為其默哀一分鐘。
香港作聯搭建海內外文學橋樑
晚宴在鋼琴琵琶公主孫穎女士演奏一曲《彝族舞曲》中拉開序幕,當晚主禮嘉賓還包括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楊健先生、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先生、慶祝香港作家聯會三十周年籌委會主任貝鈞奇先生等人,海內外五十多位知名作家和文學社團到來,作家文人群賢畢至,著名詩人舒婷女士、鄭愁予先生,廣東省作協主席蔣述卓教授,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王偉先生,福建省文聯副主席陳毅達先生,香港作家聯會永遠榮譽會長江揚女士,監事長吳康民先生、張國良先生,執行會長陶然先生等出席活動。
鐵凝女士在致辭中細述她與香港作聯的淵源。她在一九八七年到訪香港,就結識了潘耀明先生等作聯理事,至今已有逾三十年的友誼,一九九八年作聯十周年時,她再訪香港才第一次見到金庸先生、曾敏之先生、劉以鬯先生等重量級作家,也結識了其他很多香港作家朋友。最令她感動的是,在十周年的慶祝會上前一晚,金庸先生更是連夜看了她的一部長篇,並對這小說講了很多肯定的話,他說文壇要重視對年青人的扶持,令當時鐵凝女士深受鼓舞。
鐵凝女士表示,香港作家聯會三十年來走過的是一條坎坷艱辛的路,更是一條凝聚跋涉者信念、熱情、辛勞和榮耀的路。她感謝香港作家聯會為香港文學、為中國文學、為世界華文文學所做的貢獻,認為作聯對「什麼是作家的家」以及「什麼是文學的共同體」作出了最好的詮釋,當場,又朗誦《東方之珠》表達香港情懷。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致辭時表示,對於人類壽命來說,三十歲是走向成熟、平穩,也是充滿朝氣活力的年紀。他表示,三十年來,作聯邀請海內外知名作家和學者舉辦超過一百場講座、研討會、交流會等文學活動,在文化界已形成較大影響,今後會再接再厲。致辭中,潘耀明更引用作聯已逝理事、詩人何達先生的詩以示情懷:「我們是連接在一根鋼軸上的兩個車輪,我們同屬於這個偉大的時代。」
劉江華局長致辭時表示,香港傳承中國的傳統,也融合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多元背景。作聯團結本地作家,推動海內外文學交流、促進香港文學發展。
石屎森林的文學花圃
香港作家聯會成立於一九八八年,包括曾敏之先生、劉以鬯先生、饒宗頤教授等三十一位發起人,憑一腔激情,赤手空拳創立香港作家聯會,在石屎森林的背後,開墾一爿文學的花圃。二○一一年,作聯在一眾文學愛好者的支持下,更在柴灣購置了一個七百多平方呎的永久會址,潘耀明先生表示:「作為一個民間的文學團體,在商品社會的香港,擁有自己的永久會址,是罕見的,這是與廣大的社會人士、榮譽會長、理監事和全體會員的支持分不開的」 。
而貝鈞奇先生,在作聯初創階段便加入這個團隊,見證了香港作家聯會成長、發展、壯大的過程。他笑稱文學是「票房毒藥」,而作聯這個民間文學團體,自覺肩負起推動香港文學的社會責任,堅持「以文會友」,定期舉辦文學講座、研討會,凝聚了一大批海內外知名文學作家及各地的文學社團,對促進香港與外地的文學交流、繁榮香港的文學創作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今次三十周年慶祝活動,配合舉辦了一系列文學活動,包括出版紀念畫冊、會員作品集,舉辦「漫談小說創作」文學講座,以及與香港科技大學主辦文學研討會「我的創作觀」,更有知名作家、畫家、書法家募捐作品義賣,慶賀香港作家聯會「三十而立」。
(作者為香港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