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香港文學樹新風──吳康民寄望香港作聯發揮帶頭羊作用

許南山

「香港作聯應該發揮社會影響力,帶起香港社會的文學新風氣,引領青年的閱讀潮流,盡我們的社會責任。」這是德高望重的資深前全國人大代表吳康民先生,對香港作聯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

早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的吳老,從事教育工作逾半個世紀,曾獲特區政府頒發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而作為資深的全國人大代表,他更經常對政治時事發表看法,並以政論為普羅市民所熟悉。其實,吳先生長期堅持業餘創作,更是卓有成果的著名旅遊文學作家。他早年以寫青年修養及科學、教育小品為主,後期多寫遊記和政論,已出版遊記十數種,讀書及生活隨筆多種,如《書卷多情》、《遊蹤寄語》、《人大繽紛錄》、《人大回憶錄》、《港事我問》等等。作為香港作聯的一員,吳老見證了作聯二十年來所走過的路,也對作聯的發展有著高瞻遠矚的思考和期望。故此,本刊記者在香港作家聯會創會二十周年之際,走訪了吳老。

德高望重的資深前全國人大代表吳康民先生,對香港作聯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本會資料室)

構建溝通橋樑創作平台

吳老對作聯在創會會長曾敏之先生、劉以鬯會長的領導和全體理事的努力下,由最初帶有濃厚聯誼性質的文學愛好者組織,發展成一個頗具規模的文學團體,表示由衷的敬佩,並對作聯過往二十年的成績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說,香港的文學組織很多,但是像作聯這樣有廣泛聯繫和社會影響的團體不多,可以說,作聯是香港唯一一個較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文學社團。作聯二十年來在各位會長及理事會一干中堅分子的共同努力下,堅持走純文學路線,不像一些組織有其他的目的,如名利上的追求,而是一直保持著一種活力和凝聚力,這一點實在難能可貴。

他說,香港的文學愛好者很多都是業餘的,要搵食,而這個社會生存競爭又很激烈,純粹靠創作生存的作家很少,加上作品銷路不大,讀者面比較窄,文學創作比較困難,不像內地作家有較大的市揚,一本暢銷書可以賣幾十萬冊,拿版稅都可以維持生活。再說,有時間投入在社團工作的人更不是太多,有經濟能力去支撐社團的人也不是太多,這兩個客觀條件造成香港的文學社團處境比較困難。作聯作為一個比較老牌的文學團體,在曾敏之、劉以鬯的號召與支撐下,能夠堅持到今日,有今天的成績實在不容易,現在作聯二十周年,在香港的文化領域可以說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吳老認為,香港文學團體與海外的華文文學團體都面對一個共同的困難,即缺乏資源。不像國內的文學團體有政府支持,從發展上來講,後顧之憂比較少。因此,他認為應該研究一下,香港的藝術發展局怎樣利用政府經費,來資助文學團體的發展。他說,政府在發展文化藝術方面應該盡一分責任,當然香港的文學團體自己也應該努力,至於兩者之間怎樣形成一個合作的機制,以有利於香港文學團體的發展,還需要作一個深入的研究。同時,他也指出現在的團體多如牛毛,到底支持哪一個,政府也有難以審定之處。

愛好文學創作的吳老語重心長地說,香港愛好文學藝術的人很多,文學的這塊園地應該有更好的耕耘,大家應該共同來研究、共同來努力,進一步探討發展的機會。過往,藝發局雖然也有資助香港的文學藝術發展,如資助出版書籍等,但這個做法似乎又沒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到底應該怎樣做,達到最佳的效果,發展得更好,缺乏一個進一步的探討。所以,他建議政府方面和社團方面,大家來研究一下怎樣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促使本地的文學藝術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他說,香港的一個特色是,業餘的文學愛好者眾多,發表、出版作品的人數以萬計,香港政府有錢,而且香港社會有一個相當寬鬆的寫作、出版環境,這些都是有利條件。而目前的現狀是,這些客觀上有利的條件沒有充分的發揮,值得多方面探討,如政府方面、文學團體方面、文學愛好者方面,三方面來共同研究,繁榮香港文學藝術的事業,使香港成為一個百花齊放的文學園地。這是一個值得有心人組織起來好好探討的課題,作聯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團體,可以成為一個溝通的平台、橋樑。

 

建議爭取資助設立文學基金

另外,吳老指出,文學創作也需要經濟基礎。他說,經濟的底子非常重要,故建議作聯設立一個文學基金,如購置會所、設立沙龍,及從事一些獎勵創作的活動。他說,作聯可以盡量爭取一些有財力的人士支持,譬如進行全面的發動,爭取一些有經濟能力、贊成作家聯會宗旨的人士,作出一些贊助。如果每名會員爭取到一、兩個有錢的朋友支持,只要有一百人響應,每個人給五萬,便有五百萬。過去作聯曾得到一些贊助人的熱心支持,但是還不夠,這樣的活動可以搞多點。他說,現在的香港有錢人很多,贊助一、二十萬不成問題,關鍵是沒有發動。有些做生意的人雖然不一定進行文學創作,但也是文學愛好者,願意在這方面作出支持。吳老表示,如果需要,他也可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發動一些有財力的人士作出一些贊助,而他自己的教育基金也可以作出支持。有了經濟能力,可以搞一個文化沙龍,經常組織一些作家對某些文學現象或熱門的作品進行交流、討論。搞沙龍地方不用太大,有四、五張檯就已足夠,另外還可以設一個小書庫。作聯可以做的事很多,只是缺乏一個更有組織的統籌。

對於香港文學創作的現狀,吳老一針見血地指出,香港愛好文學的人不少,但是總的來講,質素不是太高,缺乏有深度的創作。由於大家都忙於搵食,時間不多,深入生活的時間不多,創作的時間也有限,大都停留於業餘創作,所以,香港的小說很少,相對來說,詩歌比較多,但好的作品不多。香港雖然不是文學沙漠,但是文學的根基不夠深厚,香港的創作天地相對較小。吳老以茅盾為例提出了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他說生活在上海十里洋場的茅盾,能夠寫出反映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上海工商業社會狀況的巨著,為甚麼同樣生活在有十里洋場式生活土壤的香港作家,不能寫出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生存狀況的有深度的作品?同時,他又以海外華文文學的創作現狀,與香港的華文文學創作現狀相比較,如日本的華文女作家楊逸獲得芥川龍之介獎,美國的哈金等在創作上都取得了廣受好評的成績,寫出有影響的作品,為甚麼香港接近祖國、有不少有利的條件,反而不能夠產生不朽的驚世之作呢,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他認為,香港的創作沒有甚麼約束,有充分的自由度,條件非常好,沒理由寫不過海外的華文作家。他說,創作需要土壤,也需要心思,他希望香港的作家也能寫出不朽的文學篇章。

吳康民先生希望作聯起到一個帶頭羊的作用,號召香港的文學愛好者團結起來,爭取特區政府在文學方面有更多精神上、以及物質上的支持。(本會資料室)

鼓勵年輕人為文學事業出力

吳老是從民族苦難年代走過來的老一輩文化人,他回憶起當年讀大學時,如飢似渴閱讀五四以來新文學的作品,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禮,如閱讀魯迅、茅盾、巴金等大師之作,得到思想敢蒙,關心祖國命運、緊跟時代脈搏,形成一種愛國主義情懷。他說,他們那一代人在年輕的時候,已經讀很多課外書,大學讀理工科的也讀很多文學作品,反觀時下的年輕人,很多人都沉迷於上網、打機,已經沒有耐心閱讀大部頭的文學作品。吳老說,他在初中之前,就已經讓完四大奇書《西遊》、《紅樓》、《三國》、《水滸》,現在許多大學畢業生都沒有看過《紅樓夢》等經典名著。他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的教育十分功利,老師、學生、家長都注重考試,時間都花在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上,學生的旁門左道多,沒有時間讀課外書,增加知識量。吳老是個知識廣博的文化人,但仍感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平時讀很多書,而且讀很多雜書。他說,現在是知識爆炸的年代,如果讀書少,會跟不上時代,對很多問題都會缺少分析判斷的能力,可是時下香港很多從事政治的人連基本的國情都不知道,是幼稚園的水平,不少人連內地一些省的省會都記不準,可見通識教育非常重要。有鑑於此,吳老希望作聯能夠積極主動,爭取府的支持,扮演更活躍的社團角色,推動香港的文學發展,引領香港的文學新風,帶起青年的閱讀潮流,盡到我們的社會責任。

吳老鼓勵更多的年輕人,為香港文學藝術的發展出力。他說,曾敏之會長已九十高齡,仍鍥而不捨地為作聯的發展盡心盡力,實在令人敬佩。所以,他期望更多年輕一輩的文學愛好者,共同來參與繁榮香港的文化藝術事業,尤其是文學創作。他希望作聯在這方面起到一個帶頭羊的作用,號召香港的文學愛好者團結起來,爭取特區政府在文學方面有更多精神上、以及物質上的支持。他認為作聯作為一個相當有活力的團體,應該義不容辭地站出來。

(載於《香港作家聯會二十周年紀念特刊》)

上一篇

追上時代.刻入自己的數碼 曹宏威:「我們應創造自己的時代!」

下一篇

《香港作家》網絡版第十四期(2022年4月號)徵稿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