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說教育 豈有豪情似舊時

潘金英

七十至八十年代,我們一眾師範新鮮人,皆有幸受O Camp洗禮。(作者提供)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魯迅)

從少女變成長者,迅似瞬間,少年十五二十時,心中不平;自幼接受教育,謂為人師者,要幼吾幼,為政者要以民為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花開花謝,歲月風雨,步履蹌蹌心未冷,且共你圍爐說教育,翻開舊時書,好好談生命,論情義,說教育,憶同行,觀這人間萬象,統統熱議一場……

現今的香港教育大學,不知面試收生,是否如我當時模樣?而大專界學生,迎新營Ocamp(全名:Orientation  Camp)又是否我當年模樣?

現今香港教育大學,前身為香港教育學院(於一九九四年合併五間師訓學院而成),二Ο一六年一月准予教院授以大學名銜,宗旨是要學生能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持守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珍視中華文化和尊重社會上的多元性。

當前的教育大學,令我重憶當年考師範情懷。吟讀魯迅的〈悼楊銓〉這首詩,講師借以考問我對詩的詮釋及看法。詩文和教育、和社會往往息息相關,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讀史習文,教育使我明白,權貴不可不仁,不應以黎民為芻狗;為人父母官,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因此,大學生迎新營,是加強入校使命感及歸屬感,使大學生更了解本身的性向和能力,立下志向,反思個人目標以踏實發展事業,為未來準備,造福社會,以服務大眾為己任。大學生豈能不明白?

可惜,近些年所見之負面新聞,頗令人失落失望;難期望大學新生可以透過迎新營和同學建立關係,減低開學時適應校園生活的壓力,更遑論使大學生更了解本身的能力,立志為未來準備,造福社會,以服務大眾為己任了!

近些年大學的迎新營,沒什麼特定目標,常予人「圍威喂」的感覺,目標似是主要想盡情玩樂玩新生?就可讓新生們認識彼此?唉,如今大學生迎新營,在疫情中難復見,未知是好定壞了。疫下不但大學,中小學也不少改為網上Zoom授課,何況是迎新活動?皆以網上迎新活動取而代之吧。

羅師宿生,更有地利,黃昏以全新營火會形式,圍爐展開序幕,細說教育,大談理想。(資料圖片)

此時不似舊時,七十至八十年代,我們一眾師範新鮮人,皆有幸受O Camp洗禮,羅師宿生,更有地利,黃昏以全新營火會形式,圍爐展開序幕,細說教育,大談理想。男男女女席地侃侃而談,想不到興致甚高,大家圍爐在這不眠,大談願望、談前景、談人生,或說小豆芽說的或是無聊虛泛的,但男男女女談得暢快,心境說不出的愉悅。記得其中一個男同學盡吐心曲,人生難得幾回搏?他盼將來做校長呢,壯志實在令人吃一驚。

而我最記得其中一個女同學談書,說到小思一生承教,著作《承教小記》中最動人的篇章,正是對教育的肺腑心聲,她從老師那裏獲得「言傳身教」,也從平常得來種種「體會感悟」,皆包含了她自己對「教育」的深刻理解與細密思考,文字各篇精彩;良師為迷途學子撥開雲霧,找到方向,令人感動。她在書中致敬良師,並矢志投身教育行業;小思正是我們為人師者一生的追求典範。

人生際遇不同,當年入讀羅師的九十個同學,終身成為教師也不少。據知也真有好幾個男、女同學,都做了小學或中學校長,也有入去了香港大學做研究,或返回教育學院做導師,也有的為特殊教育作出良多貢獻,各有事業。而筆者也教了二十九年中學後,到了香港公開大學(現為香港都會大學)做兼任講師,業餘寫作賣文呢。

回首前塵,我們款款眷戀,依戀年少青春的吉光片羽,有幸遇見的正氣豪情,可說是有緣,緣聚緣散, 雖各奔前程,但生活裏仍擁有初心及力量吧!

新一代的大學迎新營不同舊時。我記得以前那年,負責籌辦迎新O Camp的大師兄大師姐,皆學生會正副會長,是各方面的表表者,既能想出妙策來Orientation ,盡早助新生們適應進入學新階段的生活節奏;大會又派予各人穿著鮮色「Camp Tee」,圍在熱鬧的BBQ式炭爐間合唱好歌,又穿梭不同爐火彼此參與玩別開生面之集體遊戲,打成一片,令人印象難忘。沙宣道上,羅師的應屆新鮮人,在迎新營上結識同科同學,與其他年齡相若的同道中人互動共鳴,得了很多寶貴的經歷;感到既歡樂又有意思。

提起羅師,宿生的我清晨推窗外望,天氣格外好,那兒朦朧的曉霧中,眼簾仍望見碧綠山巒、明媚藍天、清麗湖水、大地的一草一木,都似生氣勃勃,一瞥就感到心曠神怡,喜歡新一天好開始,無數美麗的想法和點子,就驀然闖進心頭,開朗心情下上課辦活動,非常愉快好精神。

抱有「群策群力勵耕耘,做好教師育新人」的想法,結果我也接棒了,最終決定組內閣(勵群閣),認祖關社。追憶逝水年華,似詩又似童話,那年冬季,我們一班同行者,組學生會內閣,在宿舍圍爐取暖,互相激勵,動如脫兔的年輕人,你我話說明天,寫新頁,勵群閣口號是「群策群力勵耕耘,做好教師育新人」,我們勝出了,整装待發去追夢。

圍爐手疊手,給彼此信心和力量。(資料圖片)

圍爐手疊手,給彼此信心和力量,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感受暖洋洋,非單打獨鬥,有得做。儘管冬季冒冷風去義教,不是易事,但佇足立於鋼線灣的路口,看小孩等我們來,遙望一雙雙閃亮的童瞳,瞬間充滿責任感,驀地叩響跫音,心深處之靈魂,是啥模樣?

回憶辦義教活動,做好教師,全力出動助鋼線灣的貧童上課,從迎困難而上到以正向態度炙手擋逆,盡情投入義教生活的大小精彩的時刻,為貧童,也為自己帶來成長、改變……今時回憶當時情景,此歌此口號,思緒起伏不住……猶如昨天! 

能量份外高漲的青春歲月,那年無數個星空下的晚上,大夥兒圍爐夜話,為了印製新一期《羅師》季刊,協作開會為文章排出文藝各部,編輯組文友開會場境,準備了精心美食,吸引和刺激了文友們的味蕾、思維,我們邊談邊吃邊想像,進行了愉快的文學組稿、版面安排。

另外我們又熱情積極地開展排劇活動,潔絲當了劇場總監,扛起大旗,承辦了校慶公演,演李援華的力作《疑幻疑真》,該劇如探射燈,諷刺醉生夢死者,為捐軀助民者作謳歌;她熱情誠邀,請來羅師校友高加餘兄,高人指點,妙法可抵擋萬難,拳拳盛情率眾排戲,當年約十數名幹事及室友,成為群戲演員,我也出演一個女配角,人人合力協作出一股堅韌強力,演員交足戲味,越演越好,因她那真情真意的個人魅力啊。

此事可說是羅師的文學大活動,此戲越演竟越不知疲勞,人人演後圍爐談戲,交流演劇心得;喝糖水非純粹祭五臟,既是休息協調身心,也是令人真情交心,共赴真意的一種能量舉措!

時間雖沖淡了激情,但此教育初心,從未變改: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本來以為自己不會有像過去那樣的豪情,花開花落都隨其去吧。但並不應如此。

如今圍爐說教育豪情,我勉勵一代新人,應像探海燈一樣,宜自強不息勝舊人!(資料圖片)

新冠疫情持續近兩年,為世界各地的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此同時,本地教育界同儕,是否宜更積極應用多元、創新的教學方案,務求讓學生在任何環境下均能持續學習?

如何應對疫情為教育界帶來的衝擊?現今香港教育大學,處身這個被未知及不明朗籠罩的時代,如何培育新教師?又應如何實踐「育人」策略?如何啟迪未來教育方向?以協助未來主人翁服務社群、立足將來?

想當年為人師者,胸中自有一份育人使命,心中芳潔氣節未敢移。我曾親身見識到迎新負責人之辦事能力,有幸參與,同心協力,摘星光下諦結的新友情,不能少看的志氣及豪言壯語啊!    

最記得《疑幻疑真》此戲說到:「一個人應該把生命力發揮到極限,好像強烈的探海燈一樣。人的生命好比一盞射燈,有些光芒四射,有些黯淡無光。有些只能點亮最近的物體,有些照得很遠,而且力度強,就像一盞探海燈。」

如今圍爐說教育豪情,我勉勵一代新人,應像探海燈一樣,宜自強不息勝舊人!

潘金英簡介:香港公開大學兼任講師、香港作家聯會委任理事、香港藝發局文學評審。曾獲童詩、故事、散文文學獎,於《文匯報》及《校園報》寫專欄,客串主持港台文化節目《創意寫作學滿FUN》。著有《詩韻小珍珠》、《心窗常開》、《三棱鏡》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