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品味中華文明至深至美──第七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澳門開幕
傅曉
編按:由澳門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明報月刊》主辦,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澳門大學、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會、香港作家聯會、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澳門中西創新學院、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合辦,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承辦:「茶文化之旅──第七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於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六、二十七日在澳門大學何賢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內地、港澳台地區、日韓、馬來西亞、緬甸、埃及、伊朗及法國等地逾百位著名作家及學者聚首澳門,以「茶文化之旅」為主題展開學術研討。內容豐富、視野多面、氣氛濃厚,值得讓各位一同感受。
中國人飲茶相傳始於神農時代,綿延了四千多年的歷史。承接上一屆「絲路之旅」,今年的研討會是以「茶馬古道」的「茶文化」為主題,由澳門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及香港《明報月刊》主辦的「第七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於十一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一連兩天在澳門大學圓滿舉行。逾百位來自內地、港澳台地區、日韓、馬來西亞、緬甸、埃及、伊朗及法國的作家學者聚集澳門梳理中華茶文化的來龍去脈。次日研討會閉幕儀式之後,一眾作家及學者前往深圳出席第一屆茶文化論壇。
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會長潘耀明指出:「小小的一杯茶,很可能與人類命運聯繫在一起。」他期望五湖四海的作家學者在今次的會議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推動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發展。
茶文化承載中華文明禮儀
茶馬古道與陸上絲綢之路一樣,始於西漢。「茶馬古道」不僅僅是一條路而已,而是從雲南普洱市向外幅射的道路網,艱辛來往茶馬古道的冒險家們,把中國的茶葉及其他物產,通過茶馬古道輸送到中東、歐洲等地,同樣地也把上述地區的特產通過茶馬古道運返中國。
潘耀明會長指出,正是道途險惡、風餐露宿這孤注一擲的冒險精神,走出了「茶路」這條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樞紐。茶在中國人的眼中,更兼具豐富的文化底蘊。茶葉不僅是一種食品、享受,更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反映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茶馬古道走出中國精神
因香港發生的社會衝突蔓延至香港中文大學,今次的會議臨時移師澳門大學,最終得以在澳門這個蓮花寶地、安詳之地舉辦,期間非常曲折和艱辛,所幸得到各方的積極協助支持。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代主席鍾怡致辭時表示,茶既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也是連結不同文化、讓民心相通的情感紐帶。是次研討會邀請到多位來自過去「茶馬古道」、「絲綢之路」所及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專家學者來澳,與兩岸四地同仁一同探討茶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讓澳門能夠延續過去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歷史情緣,促進中西文化在此交流。
她更期望,被賦予新時期「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使命的澳門,能與更多的炎黃子孫一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做好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宣揚者,成為強大祖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表演者,以及講好中國故事和澳門故事的演講者。
澳門大學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對於華文旅遊文學的研究是重要且必要的,旅遊文學是一種嶄新的文學樣式,表達的是對自然世界、人類社會、人自身的認識,突出的是對心靈的探尋,其與當下的世界主義、環保主義等人類關懷息息相關,是承載中國文化、藝術、哲學等傳統的重要載體,是聯絡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材料。
第七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委會顧問貝鈞奇認為這次會議是一次關於生活的、休閒的,甚至是有點浪漫卻意義非凡的會議,本屆「茶文化之旅」與上一屆的「絲路之旅」都是大課題,茶路與絲路都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樞紐,影響深遠。他期望透過此次「茶文化之旅」,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深入交流,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深圳金鑾集團有限公司曾啟繁董事長夫人陳海渝女士、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張雙慶、廣東丹霞天雄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勁志、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代主任朱壽桐出席及剪綵,儀式隆重。
其後舉行的研討會內容精彩紛呈,與會的專家學者從各自地方特色的茶文化談起,如伊朗與俄羅斯的茶文化差異、緬甸茶人以種茶開發經濟、韓國茶詩的茶道精神、老北京的茶文化等,再廣論及茶的產業發展、茶與老莊思想、茶的功用等方面,最後更詳論至茶具、餐茶等。在次日的閉幕儀式之後,嘉賓共赴深圳集悅城出席「第一屆茶文化論壇」。
(撰稿人為香港業餘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