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時光錦囊,放置什麼?

潘明珠

牛年伊始,走過大學寂靜的校園一角,被一個銀色大三角形金屬盒吸引了,那兒正在展覽重開的時光錦囊內之物品,這個錦囊早於一九九四年設置,置放了對這大學有紀念意義之物品,藉此為當年留下獨特美好的回憶。已經超過四份一世紀,很多東西都顯得殘舊了,像手提電話及電池、 年鑑、相片等,但卻反映了九七前那年代的面貌;其中我特別留意有本學生寫的「願望冊」,共有五十二名同學留言,字跡有些模糊了,但可看出當年學生的青春志氣。

牛年伊始,走過大學寂靜的校園一角,被一個銀色大三角形金屬盒吸引了,這個錦囊早於一九九四年設置,置放了對這大學有紀念意義之物品,藉此為當年留下獨特美好的回憶。 (作者提供)

修讀資訊系統學的義華這樣寫他的三個願望︰
「──每個人能活出生命意義。
──中國人能穿得暖、吃得飽,並國富強兵。
──志願:把生命力化作建設社會大眾之上。」

另一位同學寫:「我只希望當這本記事簿在二Ο二Ο年重見天日之時,亦是本院校學生成就驕人、社會地位超然之時。」

但另一位的字跡有些看不清,最後一句是:「廿年後我會是龍還是蛇呢?」話語中雖然似有點不肯定,但年輕能自省就好。

我真欣賞這些學生率真美好的想法,對未來有期許和正能量。

我想,在歲末歲始,在這疫情顛覆世界之際,踏入辛丑牛年,若我們在雲上,  也有一個牛年的時光錦囊,該放置些什麼呢?

也許,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當我們打開它,會看到這個時光錦囊藏著二Ο二Ο─二Ο二一的特別歷史記憶?新冠狀病毒的?或會否藉此見證到這個飄搖年代的人事?

我想,如果我也放置一本小冊子,我一定會寫下美好的祝福和願望,收進這個牛年的時光錦囊裏。

我想祝福香港作家網絡版,牛年它迎來新歲生日,可喜可賀!它必定寫入香港作家聯會的史冊!

大學舉行的時光錦囊藏品展 。(作者提供)

一個文化團體要建立一個網不太難,但要成為充實和運行活躍的平台,卻有賴具魄力和凝聚力的會長及編輯團隊的堅持和努力。二Ο二Ο年初,香港作家網絡版在疫情籠罩的陰影下建立,積極徵稿,我熱愛文學創作,身為其中作者之一員,對網絡版的期盼非常大,我深感現今的電子時代,社會上事事運行速度快得我們來不及想像,若文學人仍故步自封,一定趕不上時代了,所以我每一期都投稿參與,做個勤快的網中人。網絡版給創作人提供了一個好平台去創作和交流,怎能不支持呢!二Ο二Ο年每一期的特輯主題,包括「在春天的路上」 、「逆境下的城市風景」、「相約今夏」 、「逆境下的日子」 、「今秋心影」 、「不一樣的冬天」 ,文章豐富紛呈,多層面多角度映照這疫情下異常的人心、景觀,是這一年難忘的人和事,這是歷史的深刻印記。

我特別欣賞張志豪及編輯團隊主編的《作聯點將錄》,向大師學習及對已逝的作家緬懷致敬,此欄的內容很有重要意義,我們讀到文學前輩的大氣魄、眼光、視野,及堅韌的文学精神,值得我輩敬仰學習。

想起魯迅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希望牛年新氣象,疫情快點過去,不管春夏秋冬,相信疫後我們更需文學文化給予心靈平靜、精神滋養,祝願網絡版宏圖大展,稿約不斷,並令我會作家的好作品於雲上有更多能見度,面向大陸及海外廣大的讀者,並且有機會出版就好了。

至於我個人美好的願望︰我覺得可有幾個小願望加起來,說具體一些會更易實現。

有人話疫後遺症是人變得懶惰,所以,我首要願望充實每一天,珍惜光陰,讀我愛讀的書,致力做我應做的事。由去年十二月跨年到二Ο二一年的一月初,我有幸參加了由清華大學與香港文聯合辦的培訓課程,每天忙聽課,非常充實!每一課我都得益良多,大大開拓了我們文化人的宏觀視野,令我很有感受和啟發。

饒遠童話館在二Ο一八年一月一日開幕。 (作者提供)

我期望新一年自己有更澄明探索的眼睛,爭取更多機會,多走多看,加深了解中國內地的文化科技及文化產業等大發展。在這次課程中,其中一位教授講及以前他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覺得香港電影厲害,帶領著整個東南亞,大陸也深受香港文化如金庸、周星馳等的影響,但可惜香港近年在很多方面頗停滯;我身為香港人聽著,真感汗顏!近年大陸出品的電影很多都吸引我,像哪吒、姜太公動畫片令人耳目一新,劇情片出了 《鬥牛》(黃渤演)、《奪冠》(鞏俐演)等引人深思的電影,蕩氣迴腸,寫實動人,發展成績驕人。即使說生活文化,例如廣州仿香港的港式茶餐廳,亦佈置出創意,近看朋友的微信,新港式茶餐廳的綠白格懷舊風場景,復古裝置,以至加入新意的特製的菠蘿包,為餐廳打造新內涵,令餐廳人氣大增,前來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為港式茶餐廳重煥生機,正開展文化產業品牌呢。

我覺得內地尤其大灣區的生活文化各方面正積極起著很重大和美好的變化,在疫情下反能逆勢增長!香港人此時此刻,不應怨天尤人,反應要謙虛多多學習,奮起前進!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這在中國最發達、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現代城市群的發展下,香港應如何對應?

本港既置身大灣區,對香港文學發展前景有何推動力?香港作家又應如何作出回應?可以發揮什麼影響力呢?

我有一位退休的校長朋友在大灣區置業了,微信來說,幸好去年底専程返回廣州,生活才有了生氣!他說香港悶,因身居處廣州,外出所見,發覺附近變化很多,珠江花園外那條沙溪大道,由四車道擴闊至六車道(更接近完成,完工後將不再塞車),沿路向西行數分鐘,便到他常光顧的西橋飯店,雖因疫情結束營業了,但立即又由更高級、更聚客的道谷有機食府取代!

啊,真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啊!事物如是,我覺得思維亦該如是!

他微信陸續報喜︰「毗鄰的十八號線沙溪地鐵站正天天趕工,要趕在二一年六月底通車,這線是最新型的地鐵,時速最高可達百餘公里。北行約十二分鐘可到廣州東站,南行約十八分鐘可到廣州最南端之南沙自由貿易港,因速度快便有利通往別的城市,現已計劃並開始動工!由南沙延至中山市,數年後,原來可由廣州東站坐地鐵一小時就直達中山!」這位校長朋友不但微信我說,還傳來現場生動視頻,一看之下,竟掀起我的志氣來,一發不可收!……我一邊細讀這位見多識廣的友人傳來的資訊,腦海隨之升起在大灣區置業的大想頭了!

東京蠟筆屋大受親子歡迎。 (資料圖片)

 

洪汛濤和神筆馬良。 (作者提供)

 

英國羅爾德·達爾故居博物館。(資料圖片)

不只是一種置業想法,於我而言,確也是大想頭呢!因為腦中已停不住地想起了英國名作家羅爾德·達爾的故居博物館、日本落合惠子蠟筆繪本屋;上海兒童文學名家秦文君的小香菇之家,是集華美與童趣的公益性少兒閱讀會所,也曾為我們舉行牛奶巨人讀書會;還有浙江武義的湯湯童話屋、饒遠童話屋等,都是作家的童話式文化建設工程呀,定期舉辦富童趣和創意的活動,推廣兒童及少年文學,有助國家文化建樹呢!國內每年有童話節、創意比賽、展覽會等,如神筆馬良的家鄉,名作家洪汛濤的兒子畫千,就為延展父親佳作而做了很多配合活動,塑造出一個馬良這經典童話人物的文化品牌! 

我呢,心底也很想打造一間童話小屋,以前做Rabbit Ears溫情童話精品繪本光碟時,這個童話夢就悄悄入夢了,這項文化事業,可否今年牛年奮耕,可以圓夢呢?

秦文君小香菇之家,劉保法(左一)應邀來小香菇之家,點評英明發佈的新書《牛奶瓶裏的巨人》。 (作者提供)

我心中這一個小小的理想,或說是一個夢想吧,盼能像那位校長朋友般,先在大灣區投資置業,作為起步!我想設立我和金英姊姊的小珍珠英明童話屋,得以把英明勤耕創作之童話及繪本文化,宏揚真善美愛,為下一代美好心靈,精神志氣,作出實實在在的創作!

內地正為城市立傳,我期望可在國內城市如廣州,多作翻譯、寫作、出版之工作,好讓我和姊姊的童話及創作,有更高能見度,為更多大眾青少年所愛閱讀及認同。像我這樣一個對文學創作熱誠的文化人,這算大想頭嗎?

小香菇閱讀之家。 (資料圖片)

我心中最大的期望,是大灣區文學(香港要是出色的一份子呀)好好發展,能更廣泛地與世界接軌,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勿妄自菲薄,佩服人家之餘,讚嘆他國之餘,也要有自家的文化自信!我感慨宅家怨天尤人的人,想想臨淵羡魚,是否需醒神反省?不如退而结網呢?

牛年,讓我們重新立志,鞭策向前,牛年進步吧!共勉!

潘明珠簡介:中英日文翻譯、香港作家聯會理事、大細路劇團董事,公職任香港康文署文學專業顧問、香港書展文化顧問。並於文匯報及校園報寫專欄,主持香港電台文化節目《文學相對論》。近著有《心窗常開》、《三棱鏡》等。

上一篇

醒獅行、歲晚滬上遇雪二首(外一首)

下一篇

牛年唯耕耘 鼠年已建倉──兼賀《香港作家》網絡版一周年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