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珍貴的文史資料——記李遠榮先生與名人相聚時刻

譚芯芯

近日,李遠榮先生微信傳來他數十年珍藏的以文學名人為主的合照以及題贈,囑咐我做成電子影集。我技藝不精,卻有膽量,欣然開工。

自一九九七年在港島相識後,從新奇到敬重,自此我成為李老師用功的學生和忠實的讀者。認真讀過他的書後,我陸續寫過幾篇文章,二〇〇三年把敬佩寫進《無悔》長文,李老師將其收錄在他的《探微集》中。本以為我很了解李老師,但在這次編輯照片的過程中,讓我有了新的認知和感慨:李老師的精神世界那麼豐富,李老師的文學之路如此多彩。

在香港時,李老師曾經對我說,香港有句話叫做「日子有功」,我聽懂也記住了。時至今日,重嚼這句話,才知其中甘苦滋味。

李老師格局高遠,矢志不渝,數十年追蹤社會各界名流,用文學形式報告他們生平中的業績,用照片記錄他們的光彩,並先後出版了《翰墨情緣》(一、二),二〇〇四年又出版了《名人風采攝影集》,都是濃縮後的精華。每一張與名人的合照或其攝影、每一幅墨寶或書贈的題簽,背後的功夫、付出的心血,誰個知曉?他善於掌握香江的每一次熱潮,憑藉善良、智慧、定力、勇氣為支撐,收穫豐碩。他把收穫回饋社會,分享給大眾,廣受好評,喜悅和快樂成為堅定信心的基石並轉化為他繼續前行新的動能。

科技時代,網路力量。李老師與時俱進,將其鍾愛的照片透過微信傳送給我,囑託、信任之情盡在其中。李老師以八十多歲高齡,與我反反覆覆刻對六百餘張照片上的人物及名字,不斷做出調整,一遍又一遍地審核。讓我更感動的是,二〇二一年我們在創作歌曲《輝煌百年》後期,李老師突然失明,雙眼相繼經歷了手術,現在又這樣勞心費眼,著實令我不安。李老師回我:「廉頗老矣,飯否?能!」我像是又聽到了李老師朗朗的笑聲。

我由衷敬佩,李老師有能力重溫《溪流因坎坷而高歌》的快樂,對每張照片、每幅墨寶、每位作者記憶清晰,如數家珍。倘佯在他絢麗的精神世界,我深受教益。辨識著幾代作家的書贈或題簽,我彷彿聽到了他們的心聲,感受著他們的人生哲學和對人生的思考。編輯製作的過程,我辛苦並幸福著。

「相遇在藍色港灣」五集,雖不完美,但卻是李老師對中華文化心懷敬意的表達;比較系統直觀的電子劇集,是李老師文學人生的展現;算上那些還沒有整理的照片,加之其寫下的八百萬言,二十部著作,儼然成為香港文壇一道美麗的風景,是珍貴的文史資料,是對文學的卓越貢獻。

電子影集第六集「我和我的祖國」是記錄李老師十歲跟隨父母從馬來西亞回到祖國後的個人專集:少年壯志,青春學子,教育人,香港商海,文學旅程,鬢髮如霜,面若慈佛……九十九張照片,八十多年風采,伴著韓紅深情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國》這支歌曲,令讀者熱淚,感動不已。李老師不斷地創造中豐富自己的世界和他人的世界,執著於熱愛的文學,真誠熱情地擁抱著珍藏在歲月中的靈魂追求。

張愛萍將軍的「騰飛」是李老師電子影集的開篇,周而復先生的「攀登」是李老師遨遊文海的風帆, 金庸先生的「遠行萬里  榮耀千載」是李老師窮其力艱辛並快樂求索的寫照。

回望來路,天地蒼茫浩然。放眼未來,山川日月明朗。

大音無聲。

二〇二四年七月十五日

(本文圖片為本會資料圖片)

譚芯芯簡介:女,北京退休幹部。作品見諸於報刊、新媒體。

下一篇

汶萊紀行——游向世界的大海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