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久經歲月洗禮的詩學巨著——李元洛《詩美學》(第四版)讀後

寧源聲

時間,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品質和價值最公正的評論家,也是最可靠的試金石。李元洛先生問世歷時近四十年的《詩美學》,就是一部久經歲月洗禮、耐受時間檢驗的詩學巨著。《詩美學》,一九八七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一九九〇年稍作修訂,即為台灣東大圖書公司刊行且不斷再版;二〇一六年復承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修訂本。近年,經著者再度精心校閱,訂正訛誤,潤飾文辭,適當刪削,復增寫二萬餘言,由上海東方出版中心於二〇二四年九月推出第四版。近六十萬言的新版《詩美學》,從裏到外,面貌煥然一新。內蘊:精益求精,更臻佳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佈局合理。外表:開本加大,裝幀考究;高雅別致,美觀大方。總之,一卷在手,令人心馳神往!

《詩美學》,是李先生十幾種詩學論著中的代表作。他在新寫的「後記」中,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詩美標準:

一是應有基於真善美之普世準則的對人生(生命、自然、社會、歷史、宇宙)之新的感悟與新的發現;二是應有合乎詩的基本美學規範(鮮活的意象、巧妙的構思、完美的結構、精妙的語言、和諧的韻律)的新的藝術表現;三是應有激發讀者主動積極參與作品的藝術再創造的刺激性(作家完成作品是初創造或一度創造,讀者的非功利的主動欣賞是再創造或二度創造,任何真正的佳作,都是作者與讀者乃至時間與歷史共同創造的產物)。(頁六一二)    

圍繞詩美標準這個核心,全書共分十五章。它從詩的審美主體之美開始,到詩的思想美、感情美、意象美、意境美、想像美、時空美、陽剛美與陰柔美、含蓄美、通感美、語言美、形式美、自然美、中西交融之美,最後歸結到詩的創作與鑒賞之美,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詩美學體系。

在這裏,我想就自已研讀《詩美學》的一些感受,略作介紹。

在《詩美學》中,著者以其貫穿東西、打通古今的學識和氣魄,對詩歌的種種美學特徵與藝術風格,作了全面、系統的觀照。他以深厚的東方美學背景為基礎,又廣泛涉獵了西方的詩學及多學科理論,讓中西理論實現了水乳交融的匯通。他在論述詩美學的每一個命題時,都遊刃有餘地從這個命題的源頭出發,從中外兩條路徑理清其歷史發展線索與輪廓,且旁徵博引,條分縷析,以大量的中外古今經典的或優秀的詩歌作例證。

試以第二章《論詩的思想美》第一節為例。在理論方面,著者從《尚書.堯典》的「詩言志」切入論題,由「志」到「意」到「氣」,先後徵引了屈原《惜誦》、司馬遷《屈原賈生列傳》、曹丕《典論.論文》、杜牧《答莊充書》、胡仔《苕溪漁隱叢話》、魏慶之《詩人玉屑》、葛立方《韻語陽秋》、謝榛《四溟詩話》、葉燮《原詩》、魯迅《摩羅詩力說》中的相關論說;詩人和作品方面,則以屈原、李白、杜甫、辛棄疾、陸游等中國文學史上的大詩人為例,涉及他們的經典作品數十首。這就從理論和創作兩個方面,雄辯地說明了「真正的詩人,並不僅僅是一個寫詩的人,而應該同時也是胸懷博大的思想家和站在時代前列的先驅」這一深刻的道理。然後,將目光轉向世界詩歌史,徵引、分析了歌德、普希金、雨果、佛羅斯特、拜倫、雪萊、席勒、海涅、惠特曼等域外詩歌巨擘,用他們的理論和創作實踐,進一步印證了這節的主要論點:「重視思想,追求詩的思想之美,是古今中外優秀詩人共同的美學主張,也是古今中優秀詩作的共同美學特色。」經過這樣的充分論證,就使得他的詩美學研究閃耀靈光,呈現深厚博大的風采。據粗略統計,全書每一章涉及的古今中外詩學理論著作均達數十種,引用和提到的古今中外詩歌作品則多至數十乃至百餘篇。

一九九六年八月,李元洛攝於父親李伏波所寫《岳陽樓記》前。李元洛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第一功名只賞詩。(資料圖片)

李元洛先生晚年曾經自述:

我生平作文,因為面對的是文學,而且是文學中的新詩尤其是古典詩歌,而且是新詩佳篇和古詩妙品,故總是要求自己的文字不要太愧對那些紛呈的珠玉,而要努力傳揚中華文論的美學精神,在現代的思想與藝術的光照之下,重溫和發揚文論之古典美,筆端有審美之感情感悟,筆下有母語之血脈文采,而羞為老八股與洋八股。(載《名作欣賞》二〇二四年第五期主筆頭條)

可見,注重講究文采,是他一貫自覺的學術追求,為當代的文學論評著述所少見。李先生的詩學語言詩意盎然,雅俗共賞,學界早有共識。我認為他的文筆之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精心結撰質文兼備、聲情並茂的語句語段,做到數行之內,必有如珠似玉之句,篇章之中,多見靈采煥發之段。二是讓生動的形象進入詩論,使平面的語言立體化,平常的語言變得新穎奇異。如:「在詩國的天空中,為什麼許多詩篇就像一閃即逝的流星,也許一刹那間它也炫耀一時,但很快就熄滅在人們的記憶裏,為什麼許多詩篇卻像永恆的星座,千年萬載也輝耀著它們的光芒?」(頁六六)又如:「在大千世界裏,美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要求春蘭與秋菊具有同樣的色彩與芬芳,也不能要求黃鸝與雄鷹具有同樣的歌喉和翅膀。」(頁二八六)生動的形象思維和詩性語言使其論著如山之有煙雲,春之有草樹,生機靈動,引人入勝。三是善於取譬用喻,這是最具特色的。如:「在詩歌作品中,美的思想,像夜空中指示方向的北斗,撫慰人心的月光,像黎明時令人振奮的早霞和光芒四射的朝陽」。(頁三二)又如:「在詩歌創作中,美的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意象,其構成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如秋日晴空上的流雲,雖然同是雲,卻能開出千姿萬態的雲的花朵」。(頁一二一)——諸如此類的比喻,書中比比皆是,有如春日百花園中照眼的繁花,秋夜長空中閃爍的星斗。這些比喻,不乏獨創性、新穎性和準確性,可以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概念的東西形象化。這些比喻,有一種令人驚喜的神奇魅力和震撼心靈的強烈美感,在調劑行文節奏,增強說服力、緩解閱讀疲勞和激發閱讀興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詩美學》,凝聚著李先生數十年來的人生體驗、理論思考、實踐探索和學術積累,是一部含蘊豐富、博大精深,出類拔萃、特色獨具的詩學巨著。它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對於普通讀者,它是解讀詩歌的一位卓越導師;對於新舊體詩歌創作者,它是講授詩道與詩法的一本優秀教材;對於詩評者和詩歌教學者,它是一個重要的參照坐標。我們相信,早已被《中華文學通史·當代卷》(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編著,華藝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定評為「既是李元洛本人研究詩學的集大成的成果,也是當代詩學研究成體系的代表性著作」的《詩美學》,在歷史長河中歷經大浪淘沙近四十載仍「永葆青春」的《詩美學》,必將曆歲月而常新,行天下而不止,永遠嘉惠學林,沾溉後世。

寧源聲簡介: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當代知名詩學專家。藏書逾萬,皓首窮詩,專攻古典詩詞欣賞,重在審美;亦致力於有爭議之古典詩詞的辨析論說,旨在求真。歷年來於《中華詩詞》《名作欣賞》《中華讀書報》《羊城晚報》等報刊發文。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