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聲
香港作家聯會成立至今,已歷三十五寒暑,在歷史長河而言,三十五年只屬駒光一瞬,但是,對於現今這個涼薄的功利主義社會來說:的確得來不易。
從前,粵諺有云:「先生唔窮唔教學。」時至今日,處身香港,教師已晉升為待遇不差的群體,近年的粵諺,一轉而為:「做人唔窮唔寫作。」
寫作,並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工作,需有相當的文字根基,積累相當經歷,方能下筆,作為寫作人,被人如此看低,真是言之令人神傷。
然而,竟然還有一群人仍是孜孜不倦,從事寫作,可稱愚不可及,而香港作家聯會的會員,就是這群愚及的人。
據我所知:這群愚人,他們並非不知寫作是一條貧窮而寂寞的道路,而驅使他們義無反顧,百折不回者,無非是一種使命感,我們中華民族,具有璀璨的文化傳統,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軒轅兒女,有責任把它傳承下去,這就是所謂「火盡薪傳」,中華兒女為了火盡薪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種精神,使香港作家聯會屹立不搖,這是香港的驕傲,我們每一個香港人,都應該以擁有這會為傲。我呼籲:「請給這些香港寫作人起碼的人類尊嚴。」
從前,有人批評香港為「文化沙漠。」
香港由英國殖民地而回歸祖國,更成為大灣區的一員,大灣區自從成立以來,對於文藝創作方面,發展不遺餘力,百花吐艷,成績沛然,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即以鄰埠澳門而言,負責振興文藝創作的部門,常常舉辦小說、散文、新詩、戲劇等項目賽事,名額不少,獎金頗高,對於有志從事文學創作人士,是一種有力的誘惑與鼓勵。而且,每兩年出版一本《澳門文學》,將澳門兩年來優秀的小說、散文、新詩、舊詩、戲劇等一網打盡,兼收並蓄,稿費不低,引導青年們對文學創作,發生濃厚興趣,更使一些封筆多年的老作家重新執起塵封已久的寫作之筆,恢復創作為。以庫房收入數字而言,港澳之間,顯有大巫小巫之分,何以澳門可以為之,而香港薄而不為?是不能歟?抑不為歟?
我們可以原宥從前有關部門見不及此,他們不知道投資文學就是培養現代與後代人的質素。誠如杜牧〈阿房宮賦〉所言:「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後而復哀後人也。」
不過,亡羊補牢,猶未嫌晚,祖國對香港寄望正殷,整個大灣區又何獨不然?融入大灣區的口號叫了多年,但是,成績不能靠叫口號便可以立竿見影,作為多年寫作人,我衷心期望有關當局,對發展文學事業,多點關心,多點投資,我們可以向世人高聲說:「我們香港不是什麼文化沙漠!」
李烈聲簡介:原名李瑞鵬,詩人,九十歲,作品曾多次獲獎,並有作品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