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是頭牛」 學生講座後感想

【特 輯】■ 作家是頭牛——名家寫作培訓計劃

4A周桐因感想

劉震雲教授的演講,令我終身受益。

特別深刻的是,教授提及到文學是一種記憶,這顛覆了我以往對文學的理解和認知。在學習語文的路上很多時候我看到許多的文章、小說、書籍,而我們都只顧着閱讀,並沒有真正思考過文學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原來文學是對人事變遷的紀錄。世事滄桑,過去的歷史若無人紀錄,那麼如今還有誰會知道這些往事呢?現今每天發生的事都太多了,任何人都無法真正記得自己一生中所發生過的一切。這時,文學就像攝影機一樣將事件永恆地保存下來。正如劉震雲教授所說,文學能夠固定生命在某個時空中,人會死亡,但文學卻長存,只要人們打開書,書中人便一直活着。當人們再回首這段回憶故事時或許別有一番滋味,這就是文學的意義所在。就像人們所閱讀的小說,主人翁的故事總有完結篇,但當每次重新打開書本再次閱讀時,主角的經歷都回歸起點直至你閱讀完畢,文學就是這樣反復循環,這就是文學的浪漫之處。

劉震雲教授就是一直去創作,最終亦創作出不同的文學經典作品,貢獻後世。

【特 輯】■ 作家是頭牛——名家寫作培訓計劃

羅浩炫老師小評:
桐因:人說:「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那一個人讀一百遍,又有沒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呢?多年沒有翻閱的作品,原來是童年懵懂將它潤色成曠世巨作,或為某一作品打抱不平,確是滄海遺珠……靜態的文字中,演活一個個紛繁多彩的世界、梳理一個個解釋人生的向度,因而開卷總是有益。



【特 輯】■ 作家是頭牛——名家寫作培訓計劃

4A宋梓聰感想

劉震雲教授的演講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很多人一輩子做很多事,而把一件事做一輩子的人很了不起。」

把一件事做一輩子就是指完全專注在一件事上,就像是把放大鏡放到陽光底下,將陽光聚焦在一個點上,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一個焦點上,而不是把自己所有精力分散在不同事情上。當你完全專注在一件事上的時候,你的目標就變得少而重要。當你的目標就變少時,你便能精益求精,將那一件事做到極致。許多人獲得了卓越的成就便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時間,精力都聚焦在那一件事上。
世界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一生只專注做一件事,那就是研究昆蟲,所以才有了昆蟲學上卓越的成就。

相反,當你認為每件事都重要,把自己的精力分散,每天高強度、超負荷的生活就會很快將你壓垮,終日渾渾噩噩,完成不了自己設立的多項目標。把一件事做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堅持,而這一點是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做到的。所以說把一件事做一輩子是人確實很了不起。希望每個人都能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不要輕易放棄。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那個了不起的人。

羅老師小評:
梓聰:無獨有偶,李小龍曾經說過:「我不害怕曾經練過一萬種踢法的人,但我害怕一種踢法練過一萬次的人。」經年累月,終會水滴石穿;專心致志,自然馬到功成——這是大自然裏最公平的運行法則、恆定的作用——祈求奇蹟,不如累積。



【特 輯】■ 作家是頭牛——名家寫作培訓計劃

4A施莉妮感想

作家劉震雲認為,文學是一種記憶,是歷史的記憶。如果沒有文學,任何民族回看自己的歷史,都將是一片沙漠。而文學的必要性,帶來了作者的必要性,優秀的作者能照亮這個民族的過去。由此深思,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最遠可以追溯至夏商周時代,我們的語言、文明、傳統如滾滾長江般潺流不息,司馬遷撰《史記》時就提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著史宗旨。此後,不論是通史家,抑或是斷代史家,他們都力圖展示其學究天人、會通古今的恢弘氣象,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經典史書。文官的筆下,千古風流人物得以流傳千古,在時間上留下他們的痕跡。如果沒有文學,誰又能證明他的存在,知曉他的人生?

文學是記憶,是人的記憶。它將我們心中難以言說的感情表達,我們總想着讓別人來了解我們,明白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是誰又有時間去慢慢挖掘你身上的優點呢?或許你的一生就是這樣雁過無痕,沒有人證明你來過,也沒有人知道你走了。正如那些社會底層的人物,你不去了解它就不存在嗎?是作家的筆才讓他們的存在有了痕跡。或許大家對於文學的第一反應是思考它實不實用,對於你的考試有沒有幫助,但當你翻閱一部名著時,你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為之傾注的思考和感情,是嚴肅,是安靜,是真摯,當你讀懂時就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樂趣。作家用感情,用經歷賦予文字生命,而文學為他人傳遞力量,我認為這就是文學的意義。

羅老師小評:
莉妮:作者受了觸動,寫成了書;讀者閱畢了書,受了觸動。人心迥然殊異,本難溝通,但徜徉字裏行間,兩處不同時空的人以文會友,靈魂彼此共振,駁通了波長,接上了迴路,得以交匯,相遇相知文學裏——這就是人類斗膽僭越時間的冒險與浪漫。



【特 輯】■ 作家是頭牛——名家寫作培訓計劃

4A徐浩翔感想

在五月二十九日這一天,著名作家劉震雲教授蒞臨本校和我們這些後輩進行文學探討。很榮幸學校能邀請到這樣一位優秀的作家,亦很榮幸我們可以有與前輩進行文學探討的機會,這對我們而言是難能可貴的。

教授說:「文學是一種記憶,是歷史的記憶。如果沒有文學,任何民族回看自己的歷史,都將是一片沙漠。」

而這恰恰就是文學的重要性,每一位優秀的作家都可以通過文學把一段段歷史留在文學的長河中,而文學的長河則建立在一位位作家在短暫歲月中的所見所聞。

由此深思,華夏五千多年的歷史,最遠可以追溯至炎黃二帝,而我們又為何知道自己是炎黃子孫呢?這當然是多虧了文學的長河,追根溯源,那是我們的根,五千年來我們屹立不倒,五千年來我們創造輝煌,漣漪泛泛,歷史的長河之中我們驚濤拍岸,川流不息,文官的筆下,千古風流人物得以流傳千古,在歷史的長河上留下他們的痕跡。

如果沒有文學,誰又能證明他們曾經存在過?誰又能證明他們說過的話呢?若果歷史上的文學家思想家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上留下他們的痕跡,那麼我們這些後人又如何知道原來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在當時說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從而有後來的《道德經》呢;若果司馬遷沒有把他的所見所聞刻在文學的長河上,我們這些後輩又如何通過《史記》而知曉漢代的社會面貌及不同人物的故事呢?

羅老師小評:
浩翔:新世代多貪新忘舊,新山頭崛起得快,消亡亦快。可是浪潮之中,總有一柱定海神針,屹立不倒,名曰「經典」。經典除了為民族和社會打下江山,更在人心和文化裏刻下了深刻的鑄印,教我們回首之際,毋忘初心。

上一篇

「作家是頭牛」 學生講座後感想(續一)

下一篇

劉震雲與中學生談文學:堅持不懈成就事業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