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光影裏的文學生趣

張志豪

《香港作家》網絡版執行主編、香港作家聯會常務理事

今年香港書展年度主題「影視文學」,香港影視作品的文學改編,可遠溯到一九二○年代香港第一部長篇故事片《胭脂》,改編自清代作家蒲松齡的《聊齋》。之後,中國古今文學作品也好,外國文學作品也好,也不時被影視改編,包括近期改編自余兒小說《九龍城寨》的票房過億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

此外例如還有改編張愛玲的同名小說《傾城之戀》、李安的電影《色,戒》、改編自金宇澄撰寫的同名小說《繁花》。但如果將範圍收窄至香港文學改編,似乎武俠小說佔了大部分。今年為金庸和梁羽生百年誕辰,配合書展年度主題,讓我們從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俠影視改編說起,以至中外各套精彩的影視改編作品。

二○一一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對外公布的「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中有二十九部是改編自文學作品,十八部是改編自其他地區的文藝作品,十一部是改編自香港文學作品:一九五○年改編自高雄的《擺錯迷魂陣》、袁步雲同名漫畫《細路祥》;一九五一年改編自唐滌生的《紅菱血》(上下集)、吳楚帆的《血染杜鵑紅》;一九五七年改編自鄭慧的《四千金》;一九六一年改編自吳楚帆的《火窟幽蘭》;一九八七年改編自金庸的《書劍恩仇錄》;一九八八年改編自李碧華的《胭脂扣》、一九九二年改編自金庸的《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及一九九四年改編自金庸的《東邪西毒》……

今期大家書寫各自喜歡的影視文學改編,從紙質《對倒》到光影《花樣年華》,文字.水月.緣,跳入光影夢的漩渦,回望光影裏的文學,甚至探討文學對影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其實,改編影視對文學的影響也極大,特別是促進傳播,入家入屋,就連不諳中文的人也能滾瓜爛熟:「一位友人自幼移民英國,能說廣東話,但不大懂得看中文書。奇怪是他對於金庸小說如數家珍,對書中提及的兵器尤其有研究,至於琴棋書畫、忠孝節義居然也說得頭頭是道。我暗暗納罕,按捺不住便問個明白,卻原來他把所有金庸電視劇版本都看得滾瓜爛熟。 」(1)

影視傳播無遠弗屆,知名度高了,受歡迎了,商業價值也隨增,曾聞說有文學作品可收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改編版權收益,雖是個別例子,但傳奇給人希望、憧憬,而且即使不是大額,也必然比沒名氣情況下,單單賣書強。若成風潮,如近期的《繁花》,更可在上海設置不同文化景點及製作文創禮品,帶動經濟。

經濟收益是文學的命脈,尤其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能為文學創作者或團體覓得生路,才能令文學發展行穩致遠,獲人看重,百家爭鳴。

註:

(1)黃秀蓮:〈金風吹入百姓家〉,本期。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上一篇

我和名家有個約會(二)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