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修改名作家的文章

胡少璋

「喂,請問是蕭乾老先生嗎?我是《香港文學》的編輯胡少璋,是劉以鬯先生叫我打電話給您的。」

「是,我是蕭乾,胡先生你有什麼事,請講。」

「蕭老先生,事情是這樣的,您給《香港文學》的稿件,已植字送來了,我在對稿時發現有個別地方,上下文連接不上,並且原稿裏的字跡不一樣,我加上了一句話後,把兩段話連接起來了,現在我念給你聽一聽,徵求您的意見......」

我放慢速度讀了那一段文字,他聽後說:「很好,我同意,謝謝,請代我向劉先生問好!」這段對話是我在《香港文學》工作期間發生的,那是距今已有三十多年的事了。

當時,香港的報紙編輯是不修改作者的文章的,因為「文責自負」。劉先生知道這情況後,猶豫不決,我對他說,因為,此事關係到《香港文學》的聲譽,所以一定要改。當然,有些病句也要改的。後來他告訴我說,那你就改吧,不過要徵求蕭老的意見,他同意了才可以。 所以,我才打電話到他在北京的居所找他。

可能是爺爺要孫子來幫忙抄稿,孫子就把它當成抄寫作業來完成。 完成之後,蕭老或是看時不太注意一眼漏過,或是根本就沒有再看再尋查一遍,就把稿件寄出去了。這只是我的猜想,事情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了。

我為什麼會想起這件事呢?那是,我看到「我與《香港文學》」的徵稿啟事後,寫了一篇傳去,文內寫了四件事。不幾天,即收到回覆,要我補充,當時編輯部的辦公環境和條件。我作了補充之後就奉上去了。

本想再寫一件事,只因記憶不起那位名作家的名字,所以,無法動筆。世界上真是無巧不成書,今年三月初,澳洲中文作家協會會長告知我,在二〇二一年《胡少璋散文選》的發布會上,你每人送一本書。剛好一位文友Julie女士未來,書就留在崖青會長處。有幾年了,她想起來要約Julie女士出來交書,然而,Julie即提議也約請胡先生出來吧。

於是,我們幾個人就在赫斯特維爾(Hurstvill)見面了。我見到Julie女士即說起在她家裏見到書架上有一本書的事,就是忘了名作家的名字及書名,麻煩她回家尋找。她回家後翻箱倒櫃,終於尋到了《蕭乾散文》一書,這太感謝了!

本想將此事,作為補充再塞進那篇徵文裏去,但又怕文章太長超過限定,所以,只好讓其獨自成篇了。

這次修改名作家的文章,不是我的第一次,而是《香港文學》創刊以來的第一次。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胡少璋簡介:一九四一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六十年代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 一九八七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協會,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曾任《香港文學》雜誌編輯、《大公報》編輯、《統一報》總編輯及港英政府、香港特區政府藝術發展局審批員。歷任香港書評家協會創會會長。著有《胡也頻的生活與創作》、《胡也頻的少年時代》、《胡少璋雜文選》、《香港的風》、《香港的腦和手》等。曾在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出版社出版過由莫斯科大學東方語言學院教授馬特柯夫翻譯的兩本書。現定居澳大利亞。 一九九一年寫的《香港的風》獲《人民日報》等海內外「共愛中華」徵文比賽金牌獎,二〇二一年六月在澳洲悉尼出版《胡少璋散文選》。

下一篇

海口-以金庸武俠人物賦詠一首(外二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