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珊妮
記憶中第一次接觸到武俠小說大概是讀國中的時候,讀到的第一本武俠小說便是金庸的《射鵰英雄傳》。雖然當時年紀還小,但我仍被書中曲折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後來又陸陸續續閱讀了不同作家創作的不同風格的武俠小說,但印象最深的仍舊是《射鵰英雄傳》。
那時候沒有網路,沒有自媒體,資訊也沒有現在這麼流暢,雖讀過好些部金庸小說,卻不知道作家長啥樣,想像中大概是怪蜀黎那款的。後來在雜誌上看到了有關介紹,才知道創作出那些情節既波瀾壯闊又詼諧有趣的武俠小說的作者原來長得像鄰居家的慈祥爺爺,著實讓我驚訝了好一陣。
年少時讀金庸的武俠小說,關心的只是故事情節過不過癮好不好玩,壞人最後會不會被懲罰或消滅。成年後再讀,會對書中的人物刻畫以及歷史背景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描述也會多加留意。在作家眾多的作品中,既有不為美色所動的謙君子,也有逆反、行事離譜卻又一往情深的悟道武者;既有功成身退不圖名利的大丈夫們,也有為國為民敢於犧牲自我的俠之大者。這些人物雖身處渺渺江湖,但形象卻是立體的,而且都自帶著一股俠氣。不管是鞠躬盡瘁換天下人平安的儒家俠,還是寬厚待人排憂解難的佛家俠,抑或我求我道愛自由的道家俠以及不為名利所動的豪邁遊俠,在作家大篇幅描述的刀劍影快意恩仇光劍影快意恩仇的情節中栩栩如生,而且時時傳遞著作者期待家國平安的祈願。
在華語世界,金庸的小說擁有許多讀者,圈粉無數,但在歐洲了解的人卻很少。近年來,金庸的小說開始被翻譯成德語,例如《射鵰英雄傳》。我曾在德國世界報上讀到以下有趣的評論:「金庸在中國如此受歡迎,而在西方卻知之甚少。我們西方人大概是生活在平衡世界,這個文學大家的作品居然是在出版六十年後才被翻譯成德文。」
《魔戒》在德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作品,可以預見,《射鵰英雄傳》以及金庸其他的小說也會逐漸受到更多西方讀者的喜愛。在此,我選譯如下ABCDEF幾位讀者對此書的相關評論來分享。
A: 《射鵰英雄傳》的故事很精彩,作者寫作風格非常生動多面,故事情節既有冒險性又帶著幽默感。我喜歡黃蓉,美麗聰明還有些狡猾,很討人喜歡。
B: 作者文筆特別,故事裏的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我覺得與《魔戒》比較絕對是合理的。唯一讓我惱火的是書中的那些名字。
C: 作者一個人就創造了這麼多的人物以及眾多的動作畫面,而且故事情節也是深思熟慮後創作的。這部作品裏既有中國武術、法術,還有涉及信仰。
D: 郭靖在書中被描繪得既愚蠢又天真,但他喜歡的黃蓉卻相反,聰明又狡猾。閱讀時常會被書中人物的名字打斷。不過,這個故事讀起來挺有趣,光怪陸離的人物和幽默輕鬆的場景會帶給人一種不同的閱讀樂趣。
E: 在閱讀時,雖然我有時會覺得一些情節或裏頭的笑話不合適,甚至與我一些關於女權主義和動物保護方面的理念相衝突,但故事的內容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我甚至感覺自己在看一部帶有歷史奇幻背景的成龍電影。
F: 這部奇幻作品像似一個傳說或一部史詩,它以其獨特魅力給我留下了印象,但由於作者完全不同於(西方)的敘事風格以及書中眾多的名字增加了閱讀難度。這部作品值得閱讀,但前提是讀者要對特殊的敘事風格以及與我們完全不同的世界持有包容開放的態度。
雖然了解中國武俠小說的外國讀者不是特別多,但金庸以他特別的寫作風格,將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在其小說中形成的江湖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呈現給了歐美讀者。希望有更多的西方讀者在閱讀金庸的小說後,不僅是被他描述的快意恩仇、鮮衣怒馬的江湖故事所吸引,也能感受到作者筆下渺渺江湖中那盎然的俠義之氣 以及俠客們豪邁的家國情懷。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蔡珊妮簡介:喜愛文字,發表的德語作品有:《海南概況》、以日本侵佔海南島為背景的小說《加德溝煉獄之戀》、海歸背景的小說《你在之處是吾鄉》 ,以及翻譯發表蘇東坡關於海南的詩作。 中文作品有收錄在《石壁灣》、《遠嫁歐羅巴》中,以及散見於國內外紙媒和網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