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緣

譚芯芯

香港作家李遠榮先生(左)和作者譚芯芯合照。(作者提供圖片)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五日 ,我在香港工作期間,收到同學的來信,說「正在讀南懷瑾教授的書,愛不釋手,有相見恨晚之感。南教授尤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高深莫測的修學。據說他本人現定居香港,我也不知今生能否有緣拜會?但我想收藏和拜讀他的書的願望總該可以實現吧。」信內附一張書目單,請我幫他買幾本南懷瑾先生的著作,自此我知道了南老的名字。

同學長期從事理論宣傳工作,我贊同並欣賞其「以讀書自安」的雅境,何況非常敬佩他的人品和學識,因此很願意幫他。

李遠榮老師是我的「菩薩」,有求必應。我向李老師請教到哪兒去買南老的書?李老師讓我到三聯書店去看看。我拿著書目單去三聯書店,有其中的幾本,但不全,店員答應盡量幫我配齊。待我再去時,除了一本實在找不到外,餘者都已配齊。我委託書店幫我郵寄。完成託付,釋下心懷。又一想,如果能讓同學直接和南老聯繫上,豈不更有利他拜學。我再次向李老師打聽能有南老的地址嗎?

有一天李老師專門打電話告訴我,香港《文匯報》正在連載南懷瑾的作品,建議我轉告同學給報社寫封信試試,也許能得到南老的地址。我將李老師的建議寫信告訴同學,並附去刊有南老作品的香港《文匯報》。同學心切,求問報社;《文匯報》熱誠,提供了南老的地址;同學虔誠,三次寫信向南老求教;一九九八年五月,終得南老秘書室回信賜教;其後秘書室還特意寫信告知南老到浙江講學日程。

同學身居要務,領導不批假。無奈,他只得讓正在休假的女兒替其去聽課。送女兒上了飛機,同學心有不甘,未出機場,轉身買了去浙江的機票,圓緣南老授業,並由此緣分不斷,研修傳統文化日進。同學女兒是留學英美現代人,南老授課七天,她竟興致勃勃,一課不拉,連說受益。

同學感恩:「謝謝李遠榮老師!此書緣,乃吾生殊勝之緣。」

說來也巧,我回內地後,偶然翻閱高中課本,看到南老的一篇文章,原來如此貼近眾生,並不費解,由此我對南老的文章少了畏懼感。同學向我推薦他非常珍愛的由南老題寫書名的《悅心集 雍正自輯案頭書》,我借看後甚是喜歡,連忙寫信請李老師幫我在香港買一本。同學又將南老講授打禪七的光盤拷貝給我,使我猶如臨課,飽享學識淵博、儒雅風趣的南老傳道授業。此後,同學又送我南老著的《大學微言》、南老弟子所著《禪門內外》,以及南老去世周年其弟子們撰寫的專集《雲深不知處》,我很喜歡。讀書讓我沉靜,於靜令人思考,思索中得昇華。

同學在出自己作品集的時候,將他親手拍到的南老照片,特意插在他曾為我寫的書序前,以表謝意,以求護佑。

左圖:南懷瑾先生。右圖:作者譚芯芯的父親。(作者提供圖片)

每每看到南老的照片,心裏總有一種萌動:我父親的相貌與南老一樣親切、祥和。我把父親的照片拿給同學看,他贊同我的說法:很像。

事隔二十多年,李老師從微信發來一段南老講學的視頻,並提起我同學曾求學之事。我感慨「您還記得!」李老師回答:「我見過很多位國學大師,就是沒有見過南懷瑾,留下遺憾。」 

李老師是香港知名作家,為多少名人力作記傳;為了並不相識的朋友,熱情牽線,自己卻錯過了國學前輩南懷瑾。李老師相貌堂堂,被文友們稱作佛相。我更深深地感念李老師的佛心。

故事更有趣:我把父親的照片發給李老師,請他看看是否與南老相像?李老師幽默地回覆:「像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弟。」

大千世界,緣分該如何評說!

沒有想到,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了自己。自此,我才知道宏浩精深的佛學充滿著哲學的思想和智慧,我才悟到中華傳統文化為何魅力幾千年。

我雖不學,但很願意修為南老倡導的「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的人生境界,由此也無比珍惜這段書緣。

二〇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譚芯芯簡介:女,北京退休幹部。作品見諸於報刊、新媒體。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