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舟與愛——巴黎奧運側記

綠騎士

執筆前兩天,帕拉林匹克(Paralympic,簡稱帕奧或殘奧)聖火在發源地英國史托克.曼戴維爾(Stoke Mandeville)點燃後,經英法海底隧道扺達歐洲大陸,並於八月二十八日開幕式在香榭麗舍大道巡演到協和廣場,成龍獲選做火炬手之一,引起影迷熱烈反應。
巴黎奧運在千憂萬恐下終於完滿閉幕,使人大大舒了口氣。
花都是深受恐襲威脅的高危城市。此外,法國示威和罷工也是家常便飯,三日一小示、五日一大罷,開幕前夕已有些組織呼籲各式罷工來癱瘓此項盛會。加上政治氣氛混亂低迷,戰雲陰影重重,極右派如日方中,政府匆匆重組內閣,仍未覓得新首相。馬克龍總統宣布開幕時強顏歡笑,奧林匹克聖火在熱氣球中升空,照亮了巴黎之夜。
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庭(Pierre de Coubertin)在一八九四年復興了始於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臘的奧林匹亞運動會,推動了這個四年一次的全球盛事。今次奧運法國作東道主,自是特別雀躍。

【特 稿】■醉舟與愛——巴黎奧運側記 ●綠騎士
城中最美的亞歷山大三世橋,為奧運單車、游泳及鐵人三項比賽場地。向右岸可望到大皇宮玻璃穹頂,大皇宮是劍擊等項目比賽場所。(J.Gosselin攝)

醉 舟

開幕式充滿幻覺、夢囈般的氣氛,使人想起蘭波的〈醉舟〉:
……我是失蹤的船,纏在大海的青絲裏……  
……辛辣的愛使我充滿醉的昏沉……
這場大「騷」,反映出法國革命精神的遺傳,反叛與浪漫到骨子裏。
有史以來第一次,走出奧運主場,以全城為場景,河像一條長頸鍊,串珍珠般連起了沿岸地標性建築,進行長達四小時充滿創意的大匯演。各國選手在船上沿塞納而下,逾三千名演出者,將體育、歷史與多元性文化配合。作出高雅與通俗相伴、緊扣時代氣息的表演。
不過有好些問題。不少環節以LGBTQ和多元愛情掛帥,引起很多法國人嘩然,怒責在全球性舞台上,以小部分人的傾向,歪曲了法蘭西人的形象。
執政者以包容為名義,近年對「中性」推動不遺餘力,例子不勝枚舉。如在重要如身份證的「家庭手冊」中,再不寫「父」和「母」,代以「家長一」和「家長二」。為了一小部分人,大家就沒爹娘了。
另一段引起激烈爭議的是模擬名畫《最後的晚餐》,以變性王后代替了耶穌和十二門徒。藝術總監湯瑪士.祖利(Thomas Jolly)聲言靈感來自荷蘭畫家貝勒提(Bijlerti)的作品《諸神的盛宴》。但若將此兩圖作比較,模擬卻明顯接近《最後的晚餐》。宗教取向與奧運無關,何必藉着「自由」的名義大為侮辱天主教,卻絲毫不敢諷刺伊斯蘭?明顯是欺善怕惡之舉。
這牽涉到自由、平等、博愛的定義,自非三言兩語可說清。但「互相尊重」應是最起碼的底線。在法國,正如在不少西方國家,傳統價值面臨崩潰,「左膠」大鬧天宮,彷彿法國大革命以文化形式在民間重演,人們若稍為不同意一些偏激立場便會輕易被戴上保守或極右的帽子。而這一切,幕後都是政治和經濟勢力在摔角。
另一點涉及美的準則,例如最後晚餐盤中升起的藍色酒神,惡俗得使人作嘔,卻有些人覺得十分有趣可愛。一個人的蘋果是另一個人的毒藥。其實又是深遠的意識形態導流的後果。我知道不需作比較,但不能不想到北京奧運開幕式一場接一場傳統與現代交織的驚艷。

【特 稿】■醉舟與愛——巴黎奧運側記 ●綠騎士
          晚上看帶着奧運聖火的熱氣球準備上升。(黎家岳攝)

綠的爭議

這是有史以來最「綠」的奧運,引起極多爭議,如硬紙板床、不設冷氣等。招待運動員的餐點逾百分之六十是素食,有些團隊要帶來自己的廚師,對於以美食馳名的法國是極大諷刺。
巴黎市政府希望利用奧運會作為加速城市長期環保政策的載體,所以奧運村將會用作民居,城中很多道路改成行人區。「綠」的城市計劃當然好,但操之過急,未能全面配搭,民怨載道。
多年來政府無力處理露宿者問題,花都有些地區成了露天難民營。而這些流浪人的帳幕,最近忽然都不翼而飛了。平日只清掃一次的街道近日清掃兩次,髒亂的城市面目一新。此外,近年來東方遊客成為被搶劫的主要對象,奧運期間全世界小偷雲集,政府動用了高度保安措施,雖仍有搶竊等事件,竟也沒有大案。又有義工幫忙指引遊客。市民都希望這曇花一現的美景會在奧運後繼續下去。只怕像《仙履奇緣》的故事,午夜時鐘敲響,魔法頓然消失,美麗公主打回灰姑娘的原形。

【特 稿】■醉舟與愛——巴黎奧運側記 ●綠騎士
巴黎市政廳前為奧運馬拉松起跑點。(J.Gosselin攝)

風采滿京華

不少賽事都是在歷史悠久的場地舉行,所以各旅遊重點都被看台佔領和欄幕包圍,普通遊客就參觀不到這些名勝了。這些安置留待作帕奧賽地。這樣大規模的活動自然會替市民帶來諸多不便。例如住在河邊的居民回家都要出示通行證,不過多數仍喜悅地沾染到節日氣氛。到處都是說外語、尤其是英文的人,氣氛很國際化。各區公園都有為奧運而舉辦一些免費活動,設有大型銀幕直播比賽,並提供舒適乾淨的躺椅,又有帶異國風情的表演和給小孩的活動。公園收拾得很整潔,有衛生服務員定時去撿拾地上棄紙。市民都說要讚一讚!
還有單車奪獎健兒隊伍巡駛過巴黎各區。在卓卡狄露(Trocadéro)人權廣場上,獲獎選手巡遊,吸引了人山人海。開幕後聖火在市中心的德麗利(Tuileries)公園展出,都是有意與眾同樂。四萬五千志願者的努力,功勞不淺。

中國心

很多中國華僑熱心投入這項盛事。我不禁想到二○○八年北京奧運,有些老華僑在電視機前,看到唱起《歌唱祖國》時,老淚縱橫。他們在異國從掙扎到耕耘,大半輩子的辛酸在歌聲中溶化。時隔十六載,勤儉精明的旅法華僑在各方面大大發展,以新氣勢匯進時代。奧運中好些項目都採中國先進科技支持,當地華商亦投入不同環節的工作,亦有主動組織的青年義務團,特為中國同胞提供當地服務。
許多僑領雖然明知在河邊看台上只能看到開幕式的一部分,仍不惜重金購買最貴的A類票,在雨中熱切等候。在中國選手隊的船經過時高高揮舞巨大的五星旗,讓健兒們看到同胞為他們打氣。華僑紛紛到各賽場支持中國團隊,嗓子都喊啞了。朋友觀看中國乒乓女團打贏日本選手那次,雖然明知不應將歷史仇恨與實事拉在一起,但仍不無想到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是當年抗日的救亡曲,百感交集。
中國團隊不斷創造奇蹟:溫州籍「中國飛魚」潘展樂在二十歲生日那天拿下中國隊奧運第一面游泳金牌。巴黎來自國內的華僑以溫洲人佔大多數,浙江同鄉自是特別興奮。中華健兒光芒不能盡錄。中國國歌一次又一次伴着選手高舉金牌升起時,全場中國人都合唱,場面極為熱烈,使人心頭洶湧。而很多時,這些耀目的星星背後奮鬥的故事比他們的成就更使人震憾。

【特 稿】■醉舟與愛——巴黎奧運側記 ●綠騎士
          奧運羽毛球女子雙打賽,中國隊奪冠軍和亞軍。(黎家岳攝)

民族自信

勝利者的歡呼下蓋着無數失敗者的痛哭,是所有比賽的先天藍圖。體育精神本是以自我超越為主,要參賽便要有輸得起的勇氣。但現實中往往有很多經濟政治等外來壓力。
例如今次很惹人注目的競技體操男子團決賽事件,因蘇煒德兩次掉槓的大失誤將金牌拱手送日本,為千夫所指。而閉幕式插播的「失誤集錦」更出現此片段,直如火上加油。
勝利時歡天喜地,失敗時傷心欲絕,當然是人之常情。但無數網民像中了極端民粹主義的「降頭」,體育與政治意識形態掛勾,把失誤的選手罵得似是喪權辱國,其實亦反映出一種民族自卑心理。多數西方國家都不會當選手失誤是拋了國家的臉。幸好亦有較開明的反應,有些網友指出其實觀眾應多欣賞和鼓勵選手艱苦的拼搏。更觀察到不少網民已漸擺脫「金牌情意結」。奪得金牌當然高興,但並不迫切靠此來證明自己強大。這個新現象反映出民族自信的增長。
我很記得多年前夏天經過一條德國小村,正值世界盃德國與西班牙總決賽。該村更是德國教練的出生地,在村中人叢擠得黑壓壓的廣場直播,可以想像人們的興奮。最終德國輸了,觀眾沒精打采地散去。我們與幾個人談起,語帶安慰。他們表示當然很失望,但又舒然說:「不過只是場遊戲。」從這小事反映出,他們雖是二次大戰的戰敗國,民族自信底藴深厚。

開幕式中不斷強調「愛」。尤其是Celine Dion壓軸,她在與病魔苦戰五年後復出,高歌Edith Piaf的經典名曲Hymne à l’amour(《愛之頌》):「天可崩,地可裂,只要你愛我,全世界我都不在乎……」歌聲響徹世界那一剎那,人間紛爭都不重要了。
各出賽場地的圍幕都以粉紅與藍作主調,由不同圖案組成,其中一款是一個巨大的心,映遍全城。
閉幕式上奧運籌委會「靚仔主席」艾斯坦古(Tony Estanguet)在一番語重心長的演詞中,加插了溫馨的一句:「這段期間從未試過有這許多求婚。」很法蘭西式的結語。原來共有七段奧運姻緣,其中有中國羽毛球選手劉雨辰當着全世界向金牌黃雅瓊求婚……都是被巴黎的浪漫細菌傳染了。丘比特應參加帕奧,定會獲失明射箭金牌。
彈丸之地的香港,出了兩名金牌得主。張家朗沉着應戰,風度翩翩,永不言棄,技術以外的心理質素更值金牌。江旻憓說:「剛拿下世界第一的排名時,就會把勝負看得很重。人越大就越輸不起……這樣很容易會錯失了當下。」皈依了佛教的她希望能做到放下執着,以平常心坦然面對成敗。更希望「大家都可以增長慈悲心,令世界變得更美好。」這大愛的理想,正是奧運精神的最高境界。
從神秘金衣人和空中鋼琴師,到湯告魯斯橫衝直撞的電單車,聖火從浪漫的歐洲傳到實際的新大陸了。願愛的訊息也隨着奧運傳遞不息。
帕奧選手以驚人意志戰勝身體缺陷,更震動人心。此文見報之際,比賽已近尾聲,想當有不少感人的成績。

(作者為旅法香港作家、畫家。)

上一篇

春華作詞 葉賢競作曲《故園水鄉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