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哭張詩劍

胡少璋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八日,胡少璋(右)在參觀完張詩劍夫婦的文學館後,即前往岱邊村《曇花夢》作者陳娟女士的父親神探——陳可友故居參觀並合照。(資料圖片)

驚悉詩人張詩劍在五月十三日凌晨辭世後,我被震驚而痛哭。因為,他是我到香港後,在文學生涯中扮演了里程碑式轉變的關鍵人物。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七日,我跨過羅湖橋踏進香港地界。當我在出發前向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郭風辭別時,他為我寫了一封給張詩劍的信後,對我說,你到香港後有什麼事都可以找他幫助。在還沒離開福州之前,我就在報紙上讀過張詩劍寫的詩以及他的妻子陳娟的小說《曇花夢》。當然極想到香港後能見到他們。

可是,一到香港,我就忙著找工。找到工後又因為薪水太少,只好在報紙上寫一點評論,得小小稿費,根本就沒有想到去寫什麼文學作品。

有一次,《福州晚報》的總編輯來港訪問,我去福州同鄉會的會所探望他,遇到了張詩劍和陳娟。我們交換了電話號碼,我並告訴他們我的近況以及郭風主席給他的信件後,我就告辭了。

有個星期天,他突然打電話來說,邀我參加一個文友的聚會。我見到了許多文友之後,他給我一份香港《文學報》並告知我,內有徵文比賽的啟事,拍了一下我的背說,你也要寫一篇去參賽。

不久,我抽空寫了一篇散文《香港的風》送去。不久,即在他辦的香港《文學報》上發表了。許久之後,我所在的出版社同事告訴我說,你寫的《香港的風》已獲《人民日報》等報刊全國及海外「共愛中華」徵文比賽金牌獎。

後來,我也知道了《人民日報》海外版及美國《僑報》也刊登了。再後來,《福建商報》以及好幾個報紙也都轉載了。

自從在張詩劍創辦的香港《文學報》上發表了《香港的風》之後,我的文學之路好像暢通多了。這篇得獎文章好像是打開了我在香港文學之門的通行證一樣,路路暢通。去幾家要求嚴格又很刁難的公司去見工,也都是因為有獲獎的這篇文章而順利通過。如到劉以鬯主編的《香港文學》,又如許多人見過工而都未被錄用的《新晚報》去當編輯等。最後我又被聘為《統一報》總編輯。

後來,我又有許多文章在他的報紙上發表,如《東京追櫻》。散文發表後得到好評,有幾家報刊轉載,而這篇成了我散文的代表作。

張氏編報是看文不看人,好的文章他就發表,甚至自己的詩及伴侶陳娟的文章都被壓後了。

有一次,張兄見到我說,你最近怎麼不寄稿件來?我答道,聽說陳娟姐的文章都壓後了一期又一期,我不能一直擠你們的文章。他搭著我的肩膀說,這跟你的文章沒有關係,你繼續投稿吧!

他不是自己辦報發表自己的文章而是發表作者的稿件。為新人、為年輕的作者鋪路、為促成中老年作家更加成熟更加成名。

詩劍對我的幫助,不是唯一而是之一,因為他幫別人太多了。

我從中深深體會到,文章寫出來就要投入社會,讓讀者去讀。所以,作者不要去思索你所發表文章的報刊是大報還是小報,是什麼等級的報?作家是用作品來說話的,不是那位作家是屬於哪一級作家協會的成員,來判斷作家的高低和優劣。

張詩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他與貪官屬於兩個世界。他為文學事業,為促成香港文學沙漠變成綠洲而奉獻畢生的光輝形象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

今天,我痛哭張兄也並非為我個人,也是因為香港失卻了一位賢才而痛哭!

沉痛悼念詩人張詩劍先生:

香港南來作家領軍人

世界文朋詩友服務員

澳大利亞作家胡少璋 泣輓

胡少璋簡介:一九四一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六十年代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 一九八七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協會,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曾任《香港文學》雜誌編輯、《大公報》編輯、《統一報》總編輯及港英政府、香港特區政府藝術發展局審批員。歷任香港書評家協會創會會長。著有《胡也頻的生活與創作》、《胡也頻的少年時代》、《胡少璋雜文選》、《香港的風》、《香港的腦和手》等。曾在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出版社出版過由莫斯科大學東方語言學院教授馬特柯夫翻譯的兩本書。現定居澳大利亞。 一九九一年寫的《香港的風》獲《人民日報》等海內外「共愛中華」徵文比賽金牌獎,二〇二一年六月在澳洲悉尼出版《胡少璋散文選》。

上一篇

空間閱讀與都市實踐——深圳前海展示廳觀後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