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魂劍膽鑄春秋

譚芯芯

二〇〇三年九月二十八日攝於北京好苑建國酒店。左起:張詩劍、陳娟、譚芯芯、李遠榮、巴桐。(作者提供圖片)

香港回歸祖國以後,我與李遠榮先生相識。先生常將各類文學刊物寄給我,因而經常看到許多香港作家的文章和照片,使我熟知了他們,特別是張詩劍、陳娟夫婦這對文壇雙輝。

張詩劍先生扛著《香港文學報》這面大旗走過十年歲月的時候,一個騎著自行車馱著新出版飄著墨香報紙往返於香港和深圳的身影向我走來。我由衷地感嘆他十年磨一劍的艱難與輝煌!更喜歡香江水滋潤的那方文人薈萃的熱土。《香港文學報》年輪在長,張詩劍先生不屈的意志、文學之心也在長。

李遠榮老師提攜我加入中國散文詩學會,我有機會更多地讀到張詩劍、陳娟夫婦的散文詩作。享受他們至純的文學情懷,享受他們筆下藍天的浩蕩,享受浩蕩中的芬芳,享受芬芳中的清新。

我用文字記錄了李遠榮老師和張詩劍先生之間的文學友情,李老師將其收錄在他的《探微集》中。我敬重張詩劍、陳娟夫婦,但畢竟因離得遠而神思。

沒想到,我們終於近在咫尺。

二〇〇三年九月二十八日,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學會赴京參加建國五十四周年國慶活動,下榻好苑建國酒店。李遠榮老師熱情地介紹了張詩劍、陳娟夫婦。握手問候之際,就在大堂裏,張詩劍夫婦二人迅速打開行李箱,把他們隨身攜帶的《生命之歌》、《秋的思索》、《玫瑰泪》書籍送給我,真的令我好驚喜,好感動。李遠榮老師提議拍照留念,張詩劍先生又請來了巴桐先生一塊兒上鏡。

李遠榮老師讓我稍候,他把行李放進客房,立刻回到大堂。我們剛剛坐定,張詩劍、陳娟夫婦也趕來了,又讓我好驚喜。我在感受香港人快節奏的同時,深深地感受著他們的真情。他們沒有訴說一路風塵勞碌,只是講述南下文人的艱辛、香港文壇的成果、香江文學的明天。

十月一日,風和日麗,金秋送爽。當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的時候,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學會結束了在北京的活動,離京返港。好苑建國酒店門前,大家再一次緊緊地握手。

真的有再見。

那年,張詩劍先生又給了我一個驚喜!電話中他告訴我他們夫婦在北京,想約我和我的同事中午相聚。立刻、馬上,我安排好了地點,請來了他想見的朋友(我的同事夫婦)。杯酒情深,甚是歡顔,時間在暢聊文學中流過。

不久,我收到張詩劍先生寄來的《香妃夢回》。典雅的裝幀,恣肆飛揚的詩心,多次進疆釀成的詩魂,凝注在長卷中。

故鄉,故鄉。張詩劍夫婦心心念念著家鄉,他們把文學的根種在福建長樂「雙夢樓」,我送上深悟後的致賀聯語。

張詩劍先生感動著我!因為他對文學的痴愛,對文學的傾情,對文學的忠誠,對中華文化的堅守。他用畢生的努力告訴人們:有一種精神叫矢志不渝,有一種信仰叫擇一事,終一生。

先生跋涉過的路上,有一面旗幟高揚著。

二〇二四年五月十六日於北京

譚芯芯簡介:女,北京退休幹部。作品見諸於報刊、新媒體。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