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品味金庸

張志豪

《香港作家》網絡版執行主編、香港作家聯會常務理事

今年是金庸先生逝世六周年紀念,更是先生的百年誕辰,《明月》率先組織了特輯,並獨家公布了任哲金庸小說人物雕塑展背景與部分作品;二○一九年的時候出版了《懷念金庸專集》,我也作為責任編輯參與其中,兩項工作前後見證了海量的文稿圖片資料,今次《香港作家》網絡版為一直支持作聯的顧問、榮譽會員金庸先生組織特輯「俠之大者 江湖笑傲──金庸誕辰百周年」,殊有意義。因金庸武俠的魅力、作聯的因緣、前輩專家與小讀者的所思所感,折射出不同光譜,交織出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與金庸武俠作品的相遇與眾多八十後一樣,來自改編武俠劇,打開電視機,一首首志氣高昂、動人心弦的主題曲徘徊響起:「逐草四方沙漠蒼茫/那懼雪霜撲面//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笑傲此生無厭倦……」「女兒意/英雄痴/吐盡恩義情深幾許//塞外約/枕畔詩/心中也留多少醉……」「萬水千山縱橫/豈懼風急雨翻//豪氣吞吐風雷/飲下霜杯雪盞……」金庸武俠作品的成功「入屋」,顧嘉煇作曲黃霑填詞等一系列主題曲應記一功。

由武俠劇到真正拿起小說原著,已是大學時候。大學時十分醉心文藝,夢想以文載道,移風易俗,貢獻社會。趁學期休假之暇,圖書館之便,適合借來「大部頭」作品消閒、進修。當時第一部借來的是《鹿鼎記》,起初喜歡主角的經歷成長、描寫之搞笑有趣。後來發現當中行文用詞講究、詩文古雅,於是拿來筆記本邊看邊錄,方便日後參考。

相信金迷都必然感受到金庸小說的魅力沒法擋,一捧讀便令人廢寢忘食,即使眼痛頸酸都不願釋卷。《鹿鼎記》之後,就是:「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天龍八部》……一部部的追讀下去。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除了娛樂、可讀性,情感的共鳴或思想性必然是更重要的,尤其這種精神價值能輻射到家國民族、全人類、文化傳承。楊過的黯然與癡情、張無忌的多情與優柔寡斷、韋小寶的機智與右左逢源、令狐沖的不羈與瀟灑、蕭峰的豪情與悲壯、郭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切緊扣的就是「俠義」,如何做人,如何貢獻家國。

今期有金庸先生舊時相識、有經年鑽研金學的、有仰慕致敬的,紅塵滾滾、煙雨江湖、刀光俠影,且讓我們一同沉醉。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上一篇

「俠之大者 江湖笑傲──金庸誕辰百周年」感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