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永遠不會消失在水中

秋䒕墨

總有一些故事和風景,會被人遺忘,甚至從未被發現。就像汪洋大海裏失足上岸的魚苗,似乎沒有人會想過它明明離海那麼近卻逝於海邊的一刻。

但也總有一些人,會把它們撿起,用筆,或畫或寫,留下它們存在過的印記。終於,海邊那些近乎乾涸的魚被一雙手撿起,緩緩地放入海中,活力復蘇。

《港漂記憶拼圖》便是這樣一種存在,它捕捉了無數香港記憶,從現在寫到過去,鏡像出諸多遊子的身份困境,又側寫了諸多港漂故事,從當下遙望未來,撕扯出很多心底深處的痛感表達。

它像是一台攝影機,用音頻、視頻拓印出年輕人的戀愛。港人的生活,都市的狀態,從弄潮到市井,一邊拉開了新港漂對城市印象的帷幕,一邊還輪轉著數十年來港人日復一日生活的膠片。於港漂而言,香港身份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數多人趨之若鶩,以為呆久了就能融入其中。於是,有的角色目的性很強,有的角色對地域性慢慢有了崇拜。有的角色從名字到穿著打扮都代表著多金,有的角色從行為到選擇都代表拜金。多重語言的混搭,在文本中也生動地躍出紙張,隨著人物的台詞彷彿近若耳畔。是的,這就是香港,是諸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習慣的樣子。

《港漂記憶拼圖》用一種複調感的多線敘事,把香港的光影娓娓道來。在書中,香港,不只是港漂的香港,也不只是港人的香港,而是一個多元的新世界。

在科幻的包裝下,它更是一架造夢機,從一個媒介跳躍到另一個媒介,從一種技術飛躍到更遠的技術之中。但正如此,才有了更加耐人尋味的人間萬事。

別的故事裏談愛,不過是月色真美有人等待,再或是春風微雨有人撐傘,再古樸一些也不濟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但這些其實紛紛都在粉飾美好,誇大愛意。《港漂記憶拼圖》或許有些冷漠,但實則十分清醒,將「心」和「病」放在同一桿天秤上,點破世俗對愛的幻想,也吹滅童話裏騙人的把戲。但它並沒有局限於單一寫愛,反而以此牽引出後現代群體的共性——我們都是在時代裏鬱鬱寡歡,無法純粹的人啊。在物欲爆棚的社會裏,階級壁壘的牆一層又一層,讓真誠變得廉價且不堪。可在愛情至上的精神港灣中,一切圍城都被粉碎,可護住這夢境純粹的又能是什麼呢。失去的心的人,有的是和女巫做了交易,換得了更好的寶物,也有的只是自己挖空了自己,擁有了再沒有軟肋的盔甲。但這一切,都踏碎在城市病的脈絡上,於紙醉金迷中把倫理洗白。

終於,夢醒來,造夢機碎裂,遊戲結束,劇本殺的幻影讓科幻回歸現實,《港漂記憶拼圖》再把碎片一一撿起:正如由等級和價錢構築出冷漠的現代城市,面臨巨大壓力卻不願離開的年輕人,恰恰是低頭在自我生活中的我們,許久未直面過的。

當隨著拼圖慢慢變完整,關於城市的書寫也更加沉重。但因為《桃花扇》、《牡丹亭》、陳奕迅、張碧晨等古典和現代的柔和編織在書中被靈巧地引入,一切陳舊厚重的筆墨又輕盈灑脫起來。

是啊,過去的香港,和如今的香港,今非昔比,卻仍舊被人津津樂道。那根植於多年文本傳統中的地域和標誌,永遠代表著香港的符號。城市永遠在,人也永遠有。只是,逝去的,遠不止已經回頭的時間。有些可惜的,也更多是香港文化背後,那無人問津的角落,以及來了又走沒有留下任何足跡的行人過客。

最終,香港來到了水下,通往更美好的未來。那個時刻,不再只有人和城市的關係,不再只是外來者的離散感受和本土人的自我和解。或許無限多的,是對城市命運共同體的叩問和迴響。這,也是科幻之美。就如整本《港漂記憶拼圖》所做的一系列跨媒介的嘗試和探索一樣,只有大膽,才有實現。視覺文明的起點早已按下了開始鍵,可沿路起航的行者卻形單影隻。未來的創作,需要搖醒的不只是不同科幻元素的風鈴,還需要吸納更多不局限於題材、類型、敘述表達的多面穿堂風。

港漂,起點如風箏,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可以看各處風景,品四方風味。一但落入水裏,漂浮到沉底,不過幾秒鐘。但只要在陸地,便上了岸,還可再次迎風而飛。

可這些,又能被誰記下呢?沒人關心一隻風箏的來去。魚的記憶也只有七秒,哪怕看到了,也在第八秒之後無影無蹤。唯獨深刻的,或許只有風箏自己。因為穿過山川,被樹枝刮破了皮膚,有傷痕;因為越過火堆,被火星點燃了身子,有痛感。

但有的風箏會比較幸運,被好心人救下,將他們縫補,拼合,賜予新的生命。而這些被留下的,就是那些回歸大海的魚,繼續書寫新的記憶。水,從未消失在水中。香港,也將擁抱新的科幻生命力。每個城市,每個群體,每個角色,都將會繼續屬於他們作為主角的故事。希望未來,再見。

(本文圖片為資料圖片)

秋䒕墨簡介:青年編劇、世界觀架構師,科幻電影節策展&選片HiShorts!國際短片節、藍星球科幻電影節初審評委。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客座講師,騰訊遊戲高校策劃公開課優秀導師 。太空歌劇研究學者 、UCL碩士、USYD本科。

上一篇

瞻杭州虎跑弘一法師舍利塔幢感懷(外一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